受访者供图
又是一年“三饶香稻”的收获季。刘维才走在黄灿灿的稻海旁,脸上充满了喜悦之情。
刘维才是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溪西村人。2007年,从部队退役后的他放弃经商、返乡扶贫,成为该村最年轻的村“两委”干部,帮助家乡脱贫致富。
种水稻、开网店、搞项目……返乡13年,刘维才凭一己之力,将村里几近绝迹的特产“三饶香米”打造成支柱产业,成了溪西村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上,他从没停下过探索的脚步,也因此赢得了乡亲们的肯定和信任,获得了“广东省最美退役军人”“南粤最美扶贫人”等荣誉。
西藏部队磨炼意志 致富不忘反哺家乡
2000年,高中毕业后的刘维才应征入伍,来到青藏高原边防某部服役。高原气候让他吃了不少苦头,但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不管是体能训练,还是巡逻执勤,刘维才都全力以赴,坚守高原哨卡。凭着专业过硬、作风严谨的优秀品质,服役期间,刘维才荣立“三等功”,并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
2002年,退伍后,刘维才没有选择政府分配的安稳工作岗位,而是在广州、汕头等城市打拼,并运用积累的经验开了一家西式快餐店。经过几年的艰苦经营,刘维才的生意越做越大,旗下快餐店从一间增加到数间,营业额不断攀升。
当时,在外人看来,刘维才已经算成功了,但刘维才不这么想。“我一直挂念着自己贫困的家乡,生意做得越大,反哺故乡的念头反而越强烈。”2007年,刘维才再次做出选择,决定回到家乡,帮助家乡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当时,在村中长辈的举荐下,他成为该村最年轻的村“两委”干部。
改良古稻发展产业 带领村民谋求发展
溪西村是饶平县扶贫重点村,经济底子薄,产业贫瘠。
回到家乡后,刘维才为了寻找扶贫突破口,走遍了全村12个自然村18个生产组,摸清了全村的底子。走访过程中,乡亲们种植的几亩“三饶香稻”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种可以长到1.9米高的奇特水稻有几百年历史,其碾制而成的“三饶香米”,曾在1915年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但后来因种植难度大、销路不畅等原因,仅剩少数农户栽种。
凭借此前经商的经验,刘维才判断“三饶香米”有巨大的市场潜力。2013年,他带头种植了5亩水稻,并聘请农技专家改良品种。当年年底,刘维才将收获的1500斤香米,以一斤50元的价格卖出,而且供不应求。
香米带来的收益,让村民们看到了商机,不少村民来咨询刘维才种植香米的事。2014年,刘维才借机成立饶平县山美香水稻专业合作社,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或签订统销协议的方式参与种植。不仅如此,刘维才还拓宽产业链,开发出“香米酒”“香米粿”等新产品,进一步提高香米的附加值。
就在种植的第三年,“三饶香稻”从无人问津到家喻户晓,从没人种到争着种,从愁销路到供不应求,香米及衍生品产业逐渐形成了规模。目前,“三饶香稻”年产值达500多万元,已带动10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
鼓励青年回乡创业 增强村民造血能力
2016年,刘维才当选为溪西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上任后,他意识到振兴乡村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青年群体。
为发挥村里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刘维才鼓励和支持退伍青年、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2015年,他带着溪西村创业团队,参加“创青春”2015广东青年农村电商创业创富大赛。最终,他们的项目从62个参赛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创业组优胜奖和领头雁奖。众多投资商和电商平台纷纷抛来“橄榄枝”。
同年,刘维才还与腾讯公益共同发起“利用‘三饶香稻’稻壳制作婴童枕头”的众筹项目,把原本丢弃或焚烧的稻壳变废为宝,成为当地农户又一创收法宝。同时,他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带着村民建立“三饶香稻”文化主题的生态项目。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刘维才看着即将丰收的新一季的“三饶香稻”,对记者说出了他的初心:“我将继续发扬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传统,继续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带领村民走向小康生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梁栩豪)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