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朱伟副主任出席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专场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2-06-14 16:29:34
字体: [大] [中] [小]

广东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提升 “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成效明显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创新实践。

  6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专场。据新闻发布会消息,近年来,通过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补足发展短板,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强化支撑▷▷

  沿海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

  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表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3个功能区,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通过差异化政策举措,推动各功能区在各自赛道上赛龙夺锦、各展所长、相得益彰,进一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意见》两份纲领性文件以及支持珠海、汕头、湛江、佛山、东莞、老区苏区等系列政策文件;规划建设五大都市圈和一批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形成了一系列行动方案和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在一系列重磅举措的有力推动下,‘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朱伟介绍,珠三角核心区优质资源、高端产业进一步集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已经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有力支撑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

  此外,沿海经济带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态势明显。沿海经济带拥有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湛江、江门等6个亿吨大港,创造了占全省八成的经济总量,产生了占全省九成的进出口总额,沿海经济带作为全省发展主战场地位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态势也在显现。北部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全省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6.4%,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7.1%,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在强化各区域主体功能的同时,广东注重‘核’‘带’‘区’协同联动发展,全省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提升。”朱伟说,“十三五”以来,沿海经济带东翼、沿海经济带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珠三角2.1%、1.2%和1.5%。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44元增加到27191元,增长了61%,区域发展差距有效缩小。

  硬件升级▷▷

  全省高速通车里程超1.1万公里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内外高效联通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

  “2015年广东实现‘县县通高速’,2017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第一次超过珠三角,2020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迈入1万公里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1万公里,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黄凌介绍。

  广东正全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以跨区域战略性高速通道和面向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实现“市市通高铁”,“3+4+8”世界级机场群和世界级港口群正在加快成形,天然气主干管网实现地市全覆盖,基础设施网络空间布局与功能结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均衡通达态势日渐形成。

  在产业发展方面,广东省以“核”“带”“区”主体功能定位为引领,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推动城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助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红透露,目前,全省以发展工业为主的高新区、经开区、省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共161个,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超6万亿元,约占全省的四成。其中,“一核”园区71个、“一带”东西两翼园区50个,“一区”园区40个。广东一方面推进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促使老园区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规划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整合资源打造新增长极。

  以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例,广东正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朱伟介绍,汕头市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300亿元;加快建设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已实现24.5万千瓦并网发电。“十三五”以来,汕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6.4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而在湛江,该市成功引进总投资约760亿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全力推进中科炼化一体化等4个投资超百亿美元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2021年,湛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9.1%,工业投资增速26.8%,均为全省前列。

  吴红还透露,广东省积极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为产业发展腾挪新空间。例如,通过打造顺德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村改腾挪的土地空间,引进百亿投资的海天装备项目,并集聚了10多家产业配套企业,成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示范。

  财政支持▷▷

  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占省级支出七成

  “据统计,2016—2021年,‘一带一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6789元提高到9044元,年均增长5.9%,缩小了与珠三角核心区的差距。”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国煌表示,省财政通过突出强牵引、促发展、兜底线、补短板四方面,推动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他介绍,广东省财政突出强牵引,全力服务重大区域战略实施,专项支持南沙、横琴等国家级战略发展平台,2021年支持资金达到178亿元,并对大湾区交通、科技等领域重点项目给予倾斜支持。“比如,我们统筹约130亿元支持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安排98亿元支持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陈国煌举例。

  在促发展方面,广东统筹财政资金和债券资金,推动粤东城际铁路、广汕汕铁路、广湛铁路、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建设,帮助东西两翼对接珠三角、融入大湾区。此外,省财政支持筑牢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绿色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年均增长27.8%,2021年达到80亿元。

  “2016—2021年,广东省财政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年均增长8.5%,去年达到4827亿元,占省级支出的比重约70%。”陈国煌介绍。此外,为突出补短板,我省通过强化省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减免欠发达地区重大项目出资责任、主动承担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配套资金,减轻欠发达地区财政负担。

  近年来,广东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保持在70%左右,2021年达到1.28万亿元,重点向“一带一区”、向农村基层倾斜。

  目前,广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不断补齐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地区高等教育、高水平医院等方面的突出短板。具体而言,在基本完成中心卫生院、县级医院升级建设任务的基础上,2018年起省财政投入155亿元,推动实现高水平医院地市全覆盖;2017年起省财政投入超70亿元推进欠发达地区高校建设,历史性地实现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高水平医院21个地级以上市全覆盖;另外,省财政还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实现高铁、管道天然气、农村集中供水等全省的地市全覆盖。


  【问答摘要】

  1.主持人:有请朱伟先生介绍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有关情况。 

  答:首先,介绍一下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举措。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创新实践。总体思路是: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根据各区域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3个功能区,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通过差异化政策举措,推动各功能区在各自赛道上赛龙夺锦、各展所长、相得益彰,进一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意见》两份纲领性文件以及支持珠海、汕头、湛江、佛山、东莞、老区苏区等系列政策文件。规划建设五大都市圈和一批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形成了一系列行动方案和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其次,介绍一下“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突出亮点。在一系列重磅举措的有力推动下,“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不断增强。“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利好叠加、释放“乘数效应”;广州、深圳核心引擎功能更加强劲,佛山、东莞两个城市以万亿级的体量迈入新发展阶段,珠海市一跃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正在成长为我省又一重要引擎,珠三角各市依托广深港、广珠澳两个廊道的传导效应,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势能、改革动能。二是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不断强化,东西两翼新增长极加快形成。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向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布局建设,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等百亿美元级外资项目开工建设,沿海经济带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热土,绿色石化、绿色钢铁、海工装备等世界级产业带成型成势。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7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竞争力核心地位持续巩固。三是筑牢北部生态屏障,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对内拓展“桥头堡”的优势凸显,贯通城乡、联接工农、链接湾区的绿色生态经济体系、产业协作体系逐步发力,“农业+”“旅游+”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对接大湾区的“大农场”“后花园”“康养地”正在加快形成。

  最后,介绍一下“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在强化各区域主体功能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核”“带”“区”协同联动发展,全省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提升。一是区域发展差距有效缩小。“十三五”以来,沿海经济带东翼(汕头、汕尾、潮州、揭阳4市)、沿海经济带西翼(阳江、湛江、茂名3市)、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珠三角2.1个、1.2个和1.5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44元增加到27191元,增长了61%,逐步拉近了与珠三角核心区的差距。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改善。全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以跨区域战略性高速通道和面向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实现“市市通高铁”,“3+4+8”世界级机场群和世界级港口群正在加快成型,天然气主干管网实现地市全覆盖,基础设施网络空间布局与功能结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均衡通达态势日渐形成。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推动形成覆盖十大领域共104个项目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补齐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地区高等教育、高水平医院等方面的突出短板,历史性地实现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高水平医院21个地级以上市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兜尽兜,国家要求的“三保”保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全省一盘棋的统筹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核+副中心”深度协作机制,深入推进省内对口帮扶,实施一揽子支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重点老区苏区补助标准提高至每县每年5000万元。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一批重大区域合作平台加快建设。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一是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推进珠三角核心区壮大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打造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二是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强化沿海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打造更具承载力的产业发展主战场;三是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成为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四是突出优势互补、双向拓展,建立健全区域政策统筹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动力传导体系。通过持续加大政策、项目等方面支持力度,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让赶上来者发挥后发优势,努力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各位!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请问省发改委的朱伟主任,刚刚您介绍了“一核一带一区”各个功能区,广东是如何定位的?如何实现差别化的发展?现在有哪些规划和接下来的具体措施?

  答:在发挥“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定位方面,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词:一是“各尽所能”。就是依据各地区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让各区域各尽所能。如,“一核”定位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重点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一带”定位为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重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新增长极;“一区”定位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重点以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二是“各展所长”。就是坚持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化发展,让各区域各展所长。如,近几年我们针对性地出台了支持佛山和东莞两个万亿级城市高质量发展、支持汕头和湛江两个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接下来还要研究出台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三是“各得其所”。就是要制定实施普惠性、均衡性托底机制,努力实现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让各区域各得其所。比如近年来我们调整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生态补偿、对口帮扶协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体制机制,努力让各区域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从实际效果来看,目前“核”“带”“区”这三个功能区在各自赛道上发展顺利,差异化发展态势日渐明显。珠三角核心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态势正在凸显。珠三角核心区优质资源、高端产业进一步集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已经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正在日益增强,有力支撑我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正在得到破解,我们在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沿海经济带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态势明显。沿海经济带(含珠三角沿海地区)拥有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湛江、江门等6个亿吨大港,创造了占全省八成的经济总量,产生了占全省九成的进出口总额,沿海经济带作为全省发展主战场地位日益凸显。“十三五”期间660多个投资超10亿元产业项目密集落地,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超百亿美元重大项目成功落户这些地方。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态势也在显现。北部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全省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6.4%,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7.1%;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对接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正在加快形成。


  3.南方日报记者:请问省发改委的朱伟主任,我们了解到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发展的高规格文件,请问您能否介绍一下两个省域副中心建设的最新成效?

  答:近年来,汕头、湛江紧紧把握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机遇,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给予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引领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规划建设,加快打造东西两翼省域副中心。一是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汕头市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300亿元。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成立。加快建设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已实现24.5万千瓦并网发电。“十三五”以来,汕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6.4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湛江市积极开展产业招商,成功引进总投资约760亿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全力推进中科炼化一体化等4个投资超百亿美元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十三五”以来,湛江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6年每年都超过千亿元。2021年,湛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9.1%,工业投资增速26.8%,均为全省前列。二是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均衡通达。汕头市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成效显著。正在推动总长140公里、总投资512亿元的粤东城际铁路加快建设,汕潮揭都市圈“半小时通勤圈”和粤东“1小时交通圈”加快形成。湛江全面参与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湛茂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广西北部湾2小时高铁交通圈正加快形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港成为具备接卸满载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省前三位。湛江吴川新机场也投入运营,已通航全国44个城市。三是不断释放改革活力改善营商环境。汕头市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数量超过46万个,企业超过9万家,在2021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被评为“优秀”,居粤东西北第1位。扎实推进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两个省级改革试点。汕头市海关关区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二以上。湛江市积极对接融入“双区建设”、与海南自贸区“相向而行”并参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打造联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成功复制落地了全国和广东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157项,深化政务服务“跨城通办、跨省通办、一窗通办”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积极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汕头市积极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全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34家,数量居全省地级市前列,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列入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中山纪念亭、西堤片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湛江市加快推进湛江湾实验室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成营运,全市各类研发机构达到443家,广东医科大学海东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湛江市应急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区域5G急救平台建设项目”纳入工信部试点,全国首个红树林蓝碳交易项目、全省首笔风电补贴确权贷款也在湛江探索成功。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做强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新增长极,提升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支持汕头参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推动湛江进一步对接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建设,带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更加强劲地舞动起来。


更多信息请点击:https://nflive.southcn.com/index?id=660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