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市县动态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要点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3-09-20 17:27:59
字体: [大] [中] [小]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县城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6方面22条举措

  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动产业向县城有序转移,支持各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1—2个特色产业集群。推进重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环珠三角和沿海经济带县域布局,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县域产业绿色化发展。推动位于农产品主产区内的县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二是提升产业平台功能。推进县域内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及返乡创业园等平台整合升级。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三是完善消费和商贸流通设施。推进县城商业步行街、地方特色街区升级改造,发展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建设多功能展示交易公用空间。推动县城公共仓配中心和冷链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四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工人和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加大“农村电商”、“乡村工匠”人才培训力度。加大订单式培训力度。落实好培训补贴政策,畅通培训补贴直达企业和培训者渠道。

  二、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

  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健全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布局重点区域的停车设施。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统筹铁路站点、公路客运站和公交站点布局。推动更多县城通铁路。支持布局县城异地候机楼和高铁无轨站。

  二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体化全覆盖的灾害风险智能监测感知网络。健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强化沿江沿海县城防洪(潮)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排水管网和防涝工程设施建设。强化公共建筑应急避难功能。

  三是加快管网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老化燃气管道和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完善老旧小区及周边水电路气信等配套设施及无障碍设施。统筹推动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

  四是推进数字化改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部署云网基础设施。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推行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提升“粤系列”平台服务水平。

  三、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进县城民生福祉

  一是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县级医院提标改造、县级疾控中心配齐设施设备、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支持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按规定设置岗位引入优秀专科人才。

  二是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县域普通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各县办好至少1所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建立完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和转学政策。

  三是提升社会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设置比例。支持各县建设至少1间医养结合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或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

  四是优化文化体育设施。持续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完善服务设施。新建、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优化提升县城15分钟健身圈。

  四、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

  一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大革命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力度。推动县城建设传统工艺、老字号和工业遗产等特色文化展示空间。鼓励建筑设计传承创新。

  二是打造蓝绿生态空间。协同建设生态廊道,推进万里碧道建设。优化县城绿地布局,强化绿色公共活动空间供给。推动黑臭水体整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及应用试点探索。

  三是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工程。鼓励发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推动公共交通工具等车辆电动化。

  四是增强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因地制宜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适度超前建设与生活垃圾清运量相适应的焚烧处理设施,鼓励跨区域共建共享。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

  五、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

  一是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在有条件的县推动市政供水供气管网向城郊乡村及规模较大镇延伸。推动县城公交或班车服务向邻近镇村延伸。完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镇村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支持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及农产品田头综合服务中心。

  二是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推动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一体化运作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拓展乡镇敬老院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

  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程。持续推动脱贫村产业发展,提高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能力。

  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县城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三权”不变。建立健全省级及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二是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加强财政资金投入,支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准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

  三是建立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利用机制。加快完成县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推动人口流失县城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行“标准地”供应。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