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发布了50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我省共4个案例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一。现将入选的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案例予以刊发,供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相关企业及职业院校学习借鉴。
构建校企合作评价体系,激发产教融合内生动力 ——广东省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之三 一、实施背景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推进过程中,主要存在因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动力机制不足、评价标准不一,无法有效调动各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造成校企合作“合而不融、冷热不均、利益错位、难以落地”,实质性运作难以有效开展的困境。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为目标,从制度设计上着手,突破深化产教融合根本性的瓶颈问题,明确产教融合各方诉求,从企业、专业群、项目负责人三个主要维度构建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体系。学院作为机电行业背景及特色鲜明的国家“双高”院校,结合自身优势与广东省制造业发展需求,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校企利益共享载体,并通过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呈现产教融合各方主体合作成效,吸引优质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构建“价值引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产教命运共同体,为提升产教融合的广度、深度和亮度打造样板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与激励体系”,激发利益主体参与积极性 以集团成员单位为样本,分析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等成员利益诉求,选择对企业、专业群、项目负责人三个主要维度,联动开展分层分类信用积分评价,建立利益分享分配激励机制;引导各方主动参与办学全过程,形成校企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 表1 “三层联动”贡献度评价体系 1.针对项目负责人层:制定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标准和办法。出台《校企合作贡献度(项目负责人)评价办法》等制度,按照“聚焦贡献、价值赋分;参照目标、分类评价;激励为主,注重实效”原则,把教师等项目负责人的校企合作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纳入人事考核激励体系;设定19项贡献度评价指标,分别赋予不同芝麻价值积分,按照积分累计值评定校企合作项目等级,把获得优秀校企合作项目作为职称评聘门槛条件,贡献度结果应用于人事评聘,有效激活神经末梢的负责老师“必须干、主动干、干出成果”,构建全员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服务机制。 2.针对学校(专业群)层:制定专业“1351”深度校企合作资源配置标准、激励和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二级学院校企合作激励和评价机制,出台《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指标》,明确各专业“1351”深度校企合作资源配置标准,“1351”即:至少由1个龙头企业牵头、与3个中型企业深度合作、有5个优质实习基地支撑、每名骨干教师至少参加1个行业协会或企业兼职的,且当年度有实质合作的专业。组织专业校企合作绩效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直接挂钩,校企合作资源配置不到位的专业限制招生。 图1 “1351”深度校企合作资源配置标准 3.针对企业层面:制定产教融合激励和评价机制。针对企业的人才订制培养诉求,制定订单班《“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企业素养”三合一强化训练标准》,要求企业适当投入资源参与人才协同培养,提出“1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位企业高水平导师、2门校企优质课程或教材、不低于30学时企业授课、保障优质就业”的最低考核要求,以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感、匹配性、适应性、竞争力”四个维度指标,针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班”和“订单班”不同的贡献度芝麻信用分值,累计分值后对企业进行评价,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对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校产教协同育人综合贡献度评价优秀的企业,分值越高的获得后续项目更多优先权益,学校优先提供博士团队等人才资源,协助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申报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享受政策优惠。 (二)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主动服务贡献度评价优秀的企业需求,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牵头成立大湾区数字化人才培养产教联盟、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并依托产教联盟、职教集团平台,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博士工作站等实体化科产教融合载体,校企合联合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班、双师课堂、双创训练专项课程等联合培养活动,基于企业真实项目,联合企业工程师团队,组成“1+1”(“1个博士团队+1个工程师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协同科研培育,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形成社会培训案例,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三)搭建贡献度评价信息支撑平台,推动校企合作成效落地转化 依托广东机电职教集团,联合集团成员企业深圳搜牛科技公司,自主开发贡献度评价数据化、平台化、过程化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把评价指标内化于平台,将“贡献度”显性呈现;产业学院、订单班、现代学徒班、双师课堂、双创训练专项课程、线上预就业招聘会等资源过程动态积累,并赋予贡献积分。同时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各项成果,如校企共建的行业人才培养各种标准、各项优秀校企合作项目产学研技术攻关成效等在信息平台予以展示,收集反馈意见、征集转化意向,在行业企业产业链、集团成员院校中加以推广应用。 图2 广东机电职教集团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 三、实施成效及推广效果 通过“三层联动”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体系的实施,及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搭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亮度有了全面提升。 (一)有效激发企业主动参与深度校企合作,促使高质量就业更充分 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体系精准发力,激发了各方参与深度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参与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预就业对接的合作企业从2019年的700多家增加至2021年的1374家,企业参与度和满意度持续走高。连续8年开展职教集团预就业人才对接,累计提供岗位超过60000个,每年为学生提供的岗位超过3:1,连续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有效保障了学生更充分就业。 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等“双十”产业集群人才需求,让学生具有适应技术变化的能力和面向未来终身发展的职业变迁能力,提升职业适应性和可持续竞争力,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据2020年麦克思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学校2020届学生就业薪酬4800元/月,高于全国双高校平均水平(4433元/月)8.27%,高于全国高职(4253元/月)12.86%;就业现状满意度79%,高于全国双高校平均水平(71%)8%。从结果来看,校企合作服务人才培养和促进高质量就业成效显著,学生认可度明显高于全国双高校水平。 (二)搭建高水平产教融合载体,协同发展初具成效 职教集团建设期间,认可度持续提升,2020年获评为国家首批示范职教集团。校企协同培育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批共112家,位居全省前列;培育国家职教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累计企业捐赠达2547.33万元;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任教的专业群占比100%,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50.67%,骨干教师在大中型企业兼任技术职务比例30%;校企协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或教材或课程等教学资源的专业占招生专业比例100%,共同开发课程350门,共同开发标准428个,2021年技术服务到款额1517.3万元;企业服务高水平专业建设贡献度凸显。 (三)“产教融合评价机制”成为全国职教同行学习的样板间 2020—2022年期内,累计接待全国书记校长专题培训班6期,超228家全国兄弟院校领导来校学习校企合作;累计为贵州、河南等省45所示范校开设产教融合专题培训;累计为超308家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机制、职教集团实体化、建设等专题交流,获得兄弟院校的高度认可,位于《2022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活力排行榜TOP100》(高职发展智库发布)全国第8,“产教融合评价机制”形成品牌传播效应。 (四)通过“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为全国高职提供“机电范式” 2021年,学校《“价值驱动 利益共享 发展共赢”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广东机电职教集团的探索与实践》等3个案例,被教育部评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总入选案例数位居全国第2;广东机电职教集团会长单位白云电器《构建四维主体治理体系,探索实践“五个融合”》案例也同期入选。数控技术双高专业群《“双主体”产教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等两项案例入选“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指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高职外语商贸类双创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产教融合培训基地建设—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禾穗创新创业训练营案例》等八项案例入选“广东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工作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十三五”产教融合优秀案例”。 (五)产教融合建言献策,为职教高质量发展“顶层发声” 学校连续三年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四次、五次会议产教融合提案,为产教融合的立法、政策制定、质量评价体系最终落地建言。2020年学校参与起草“完善产教融合治理体系的建议”,聚焦产教融合的制度顶层设计;2021年提出“关于激发市场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的建议”,聚焦中观层面更多政策引导;2022年提出“促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建立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建议”,聚焦微观实施层面对产教融合的质量进行评价。提案报告被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公司董事长、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会长胡德兆采纳,并提交政协正式提案,持续为职教高质量发展“顶层发声”。 四、经验总结 (一)从制度设计上着手是突破产教融合瓶颈问题的治本之策 协调产教融合主体的利益诉求,通过制度的设计分层分类激励各方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主动性,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动校企合作提质升级,是破解产教融合“合而不融、冷热不均、利益错位、难以落地”困境的治本之策。 (二)通过平台载体的构建是探索产教融合深化的有效路径 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等的载体与平台作用,以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产业学院建设及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建设等为抓手,通过组建技术技能团队,共同攻克企业关键技术痛点等方式,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质性开展,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 (三)依托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推广是推动产教融合成效落地转化的突破方向 学校层面对产教融合的统筹管理,不仅要对校企合作项目有过程性的监督,让参与的各方主体能全过程了解合作项目进度,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也要强调成果的“售后”,让产教融合成果有可落地转化的发展空间,才能根本上激励企业持续参与产教融合,进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