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农农函〔2020〕97号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月上旬,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视频调度会议指出,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重发态势明显,特别是广东作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阻截防控责任重大。为贯彻落实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业农村部《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和省委领导批示精神,有效遏制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疫情的扩散危害,保障全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现就做好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
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4月入侵我省,不到一年时间,已迁飞扩散至全省21个地级市97个行政县。草地贪夜蛾除对玉米造成危害外,还对甘蔗、香蕉等作物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威胁。我省既是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又是境外虫源入侵必经地,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并减少北迁将对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要求,广东要全力扑杀境外迁入虫源、全程控制虫口基数,降低当地危害损失,遏制迁出虫源,减轻江南江淮及北方玉米主产区防控压力。为此,全省各地要充分认识今年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草地贪夜蛾不大面积连片成灾、不大规模迁出扩散。一要及早部署,精心组织防控。加强组织领导和落实防控责任,按照《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方案》等文件要求,尽早制定今年的防控实施方案,细化防控技术措施,切实组织实施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要用好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草地贪夜蛾防控资金,积极争取本级财政经费投入,提前做好监测防控物资准备,标本兼治,全力扑杀,最大限度减少草地贪夜蛾迁飞扩散和危害损失。二要严密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严格落实草地贪夜蛾虫情信息周报制度,依托部省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点和全省3500个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点,采取高空测报灯和性诱监测技术,加密监测频次,及时会商研判,全面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发展动态,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三要加强宣传培训,强化指导服务。积极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宣传培训,通过召开防控现场观摩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地普及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知识,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田间巡查和指导服务,指导农民科学选药用药,精准防控,协调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努力做到既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危害,又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的良好局面。
二、切实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防控
各地要切实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防控,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一要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各地农业植保部门要加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蝗虫、蔬菜黄曲条跳甲、小菜蛾、柑橘炭疽病和荔枝霜疫霉病等病虫调查,充分利用智能化测报工具,加强病虫数据分析和趋势会商,准确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及时发布病虫预报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有力依据。二要加强重大病虫防控。完善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做好农药、药械等防控物资储备,及时提出科学防控对策和综合防控措施,通过微信、电视、网络等媒体方式加强防控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民群众合理选药用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精准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三要推进病虫统防统治。依托中央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和植保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扶持、培育和壮大一批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提升重大病虫防控社会化服务能力,引导专业化服务组织分时、分批、分散作业,大面积实施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切实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四要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全面落实翻耕灌水灭蛹、种子处理、防虫网育秧、秧田送嫁药等措施,扶持建设一批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大力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应用生态调控、性诱剂诱杀、人工释放赤眼蜂、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
三、切实加强植物疫情监测防控
全省各地要严格贯彻落实《植物检疫条例》,加强植物检疫监管,严格执行植物疫情报告制度,加大柑橘黄龙病、红火蚁、稻水象甲等植物疫情的阻截防控力度,确保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扩散蔓延。一要加强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严把柑橘苗木检疫关,加大检疫监管和果园巡查力度,组织发动果农及时清除病株,科学开展柑橘黄龙病防控。用好中央柑橘黄龙病防控补助资金,建立一批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在柑橘春、夏、秋梢萌发期和冬季清园时开展柑橘木虱统一喷药防治,在仁化、平远等县开展飞机施药统防统治柑橘木虱,落实区域内统防统治、区域间联防联控,最大限度降低果园柑橘木虱虫口基数,保障柑橘产业安全。二要加强红火蚁统一防控。落实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属地责任,积极争取防控经费,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和城乡居民做好责任区域红火蚁清除工作,突出重点抓好公共绿化带、学校、工业园区、待建设用地的防控。每年5月底和10月底前分别完成春、秋两季的统一防控任务,确保不发生因红火蚁疫情扩散蔓延而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事件。三要加强稻水象甲等疫情阻截防控。稻水象甲发生地区要加大监测普查和阻截防控力度,加大对秧田、受害稻田以及田埂、坡地、沟渠杂草孽生地等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防治,全力阻截其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保障水稻生产安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扶桑棉粉蚧和花生黑腐病菌等零星疫情发生区要抓好封锁控制工作,落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力争根除。
附件: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防控预案》的通知(农农发〔2020〕1号)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2月24日
(联系人:植保植检处温锦君,联系电话:020-37288036)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的通知
农农发〔202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今年我国草地贪夜蛾发生形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要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持续推进草地贪夜蛾防治,有效遏制大面积暴发成灾,努力夺取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我部制定了《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落实。
农业农村部
2020年2月20日
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
2019年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也作出具体要求。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组织各地全力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遏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实现了防虫害夺丰收的目标。草地贪夜蛾作为迁飞性害虫,已在我国南方定殖,同时境外虫源持续迁入,2020年发生态势更加严峻,防控任务更加艰巨。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努力夺取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特制定本预案。
一、2020年草地贪夜蛾发生态势
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调查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20年草地贪夜蛾呈重发态势,各地区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
(一)虫源基数大。国内周年繁殖区冬季虫量大,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西南、华南六省冬季玉米种植区持续监测到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云南、四川等地小麦上局部见虫,田间普遍繁殖1—2代,虫源积累基数明显高于上年。截至2月10日,上述地区见虫面积超过60万亩,是2019年同期的90倍。云南53个县见虫,平均百株虫量6头,高者60—90头。此外,与云南毗邻的老挝草地贪夜蛾已发生112万亩,虫源基数明显大于上年。境内外虫源的双重叠加,势必加重今年我国发生程度。
(二)北迁时间提早。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定殖以来,冬季在西南华南持续繁殖,目前已见虫113个县,发生期比上年提早2个月左右。同时,江南冬季平均气温0℃以上区域冬闲田和玉米秸秆中也查见越冬活虫(蛹),随着春季气温回升,上述地区草地贪夜蛾将陆续羽化形成境内北迁虫源。另外,去年12月份以来,云南江城、海南儋州也持续监测到境外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比2019年同期提早30—40天。由于境内发生时间提早,加之境外虫源的持续迁入,预计2020年周年繁殖区和迁飞过渡区虫源北迁时间提早1个月左右。
(三)发生面积扩大。今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临境内外虫源双重叠加,加之越冬基数大、北迁时间提前、发生代次增加,有利于该虫向黄淮海等北方玉米区扩散蔓延,威胁区域占玉米种植区域的50%以上,预计全年发生面积1亿亩左右,黄淮海夏玉米苗期遭遇草地贪夜蛾危害风险显著增加,极有可能造成缺苗断垄危害。同时,西南华南地区甘蔗、高粱,以及黄淮以南地区冬小麦也存在受害风险。
二、防控思路及目标任务
(一)防控思路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进一步压实粮食生产安全责任制,强化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防控机制,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监测、应急防治,统防统治、联防联控,主攻周年繁殖区,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玉米主产区,全力遏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赢得粮食和农业丰收主动权。
(二)防控目标
总体目标: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成灾。防控处置率90%以上,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区域目标: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虫口密度达标区域防控处置率9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虫口密度达标区域防控处置率9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虫口密度达标区域防控处置率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三)防控任务
预计全国需要防治面积0.8亿—1亿亩次。其中,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防治面积3500万—4000万亩次,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防治面积1500万—2000万亩次,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防治面积3000万—4000万亩次。通过有效防治,直接保护作物面积1亿亩左右,间接保护潜在威胁区域2亿亩。
三、防控对策措施
按照全面监测、全力扑杀,分区施策、联防联控的要求,优化监测防控措施,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结合生物生态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一)全面监测预报。组织各级植保机构按照统一方法,开展区域联合监测,信息实时共享,全面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确保不因监测预报不到位贻误最佳防控时机,导致害虫大面积暴发成灾。
1.加密布设监测站点。按照草地贪夜蛾迁飞规律和危害特点,增设测报网点,加密布设高空测报灯、性诱等监测设备。全国玉米生产重点县每个村至少一套性诱捕器,西南华南边境地区、迁飞扩散通道和玉米小麦主产区,每个县至少配备一台高空测报灯,开展系统观测、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迁飞和发生消长动态。
2.全面加强田间调查。以玉米为重点,兼顾小麦、甘蔗、高粱等寄主植物,组织县级植保技术人员,在草地贪夜蛾发生期,定点定人定田,每3天开展一次系统观测,重点掌握成虫高峰、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和穗期,组织乡镇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合作社、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及时开展大田普查,力争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
3.严格信息报送制度。继续执行首次查见当天即报,已发生区“一周两报”制度,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全年、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3—11月份、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4—10月份,通过“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信息平台”及时填报监测调查数据和防控进展情况,实现“一盘棋”调度、实时共享、挂图作战。
4.及时发布虫情预报。省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所属植保机构,根据虫情调度结果,年初发布全年趋势预报;发生关键时期,发布害虫的区域性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预报。各发生县市植保机构及时发布短期预报和防控技术信息,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信息覆盖率和到位率,指导科学防控。
(二)实施分区联防。按照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采取分区域、分时段落实监测防控任务。
1.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重点扑杀境外迁入虫源,遏制当地孳生繁殖,控制当地危害损失,减少迁出虫源数量。
2—3月:摸清越冬区域、越冬寄主以及对不同作物的危害情况。以玉米为重点,兼顾小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压低虫口基数,降低危害损失。密切关注境外虫源迁入情况,采取诱控措施杀灭迁入成虫。
4—7月:重点监测玉米、小麦、高粱和甘蔗等作物发生情况,采取保护天敌、生物防治、物理诱杀、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危害损失,最大限度控制迁出虫源量。
8—12月:夏季监测在田玉米等作物发生情况,秋季监测虫源回迁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做好夏秋玉米等作物防控。
2.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重点扑杀迁入虫源,减轻当地危害、压低过境虫源繁殖基数。
4—6月:密切监测南方虫源迁入动态,减少过境虫源北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做好玉米害虫防控,兼顾小麦,降低危害损失,减少北迁虫源。
7—10月:夏季做好玉米害虫防控,秋季做好玉米和小麦等作物害虫防控,采用物理诱控、化学防治、保护利用昆虫天敌、生物防治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虫源基数,降低危害损失,减少南回虫源。
3.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重点保护玉米生产,降低危害损失率。
4—6月:做好迁入虫源监测,全面普查冬小麦和春玉米(重点是早播玉米)发生危害情况,采用化学防控等措施及时防控,减少危害损失。
7—10月:重点做好夏玉米虫情监测,全面普查夏玉米(重点是晚播玉米)发生危害情况,采用化学防控等措施及时防控,减轻危害损失,减少南回虫源数量。
(三)优化关键技术措施。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预测预报,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生态控制、应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
1.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2.生物防治。以西南、华南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为重点,采用白僵菌、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充分保护利用夜蛾黑小峰、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因地制宜采取结构调整等生态调控措施,减轻发生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
3.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风险农药,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四)适时开展应急防治。根据草地贪夜蛾暴发危害预警,对粮食生产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区域,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全力控制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1.发布虫情预警。一旦出现大面积暴发危害的虫情,各级植保机构立即发布虫情预警信息,报告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上级植保机构;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将预警信息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并提出应急防治对策建议。
2.储备防治物资。根据应急防治需要,完善应急防治药剂推荐目录,储备必要的药剂和器械等防治物资。同时,指导农药、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做好生产供应,加大农药市场监督抽查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
3.组织应急队伍。在西南华南边境地区、江南江淮重点迁飞通道和北方重点防范区,以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为主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补充,组建培育应急防治队伍,配备高效施药器械和安全防护用品,提升应急防治能力和水平。
4.实施应急防治。在发生面积大、虫口密度高、扩散势头猛、成灾威胁大的区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划定应急防治范围和面积,调集防治队伍,组织开展应急防治行动,严防大面积暴发成灾。
四、防控保障措施
全面做好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技术、人员等保障力度,确保监测防治措施落实落地。
(一)加强指挥协调。农业农村部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任指挥长的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防控工作。相关司局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相关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种植业管理司,承担日常工作。农业农村部适时召开动员部署会,安排布置监测防控工作。在草地贪夜蛾发生的关键时期,分区域组织召开现场会,派出督导组赴重点地区调研指导,推进防控任务落实。重点发生区域,也要成立相应的防控指挥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辖区内防控工作。
(二)强化属地责任。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防控机制,将草地贪夜蛾防控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内容,省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防控工作负总责,省级政府建立健全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的组织领导机制,抓好目标确定、组织动员、统筹资源、监测防治、督导检查等工作。县级政府承担防控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当地人力物力,强化植保队伍建设,组织动员各乡镇和社会力量做好防控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根据今年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任务和防虫害保丰收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安排资金支持做好病虫调查监测和技术培训,同时会同财政部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相关防控工作。各地要及时下拨资金,统筹规范使用,相应增加资金投入,并安排必要的监测防治培训经费,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草地贪夜蛾防控专家组的作用,对害虫灾变规律、监测防治等亟需技术开展协同研究,开展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到防控重点区域和技术薄弱地区开展技术指导、举办培训班和科普讲座,编发防治技术手册,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信息交换与防治技术交流,促进区域协作联防。
附件: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
附件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
根据2019年各地草地贪夜蛾防治用药效果调查,经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评估,现将农办农〔2019〕13号文件发布的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优化调整如下:
一、单剂(8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
二、生物制剂(6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
三、复配制剂(14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铃脲·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铃脲、氟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茚虫威。
本推荐名单有效时间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