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垦造水田项目后期管护地力培肥技术模式和项目移交及后期管护协议书(模板)的通知

粤农农函〔2019〕1477号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根据《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后期管护工作方案》(以下简称《管护方案》,粤农农〔2019〕329号)要求,为推动我省垦造水田项目后期管护工作扎实开展,现将垦造水田项目后期管护地力培肥技术模式和项目移交及后期管护协议书(模板)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技术指导

  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者开展地力培肥管护的技术指导,对新垦造水田定期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并根据县域内项目区的土壤肥力情况,在每年第一季度编制全县垦造水田项目年度地力培肥计划,报县级政府同意后实施。在编制地力培肥计划时,可参照地力培肥技术模式(附件1),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技术模式组合,确保地力培肥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落实管护责任

  垦造水田项目经验收合格并出具项目验收意见函后,市、县自然资源部门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于10个工作日内与镇级政府、项目土地所有权人办理项目基础设施移交手续,参照项目移交及后期管护协议书(模板,附件2)签订项目三方管护协议,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垦造水田项目长期、有效、稳定发挥最大效益。

  附件:1.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地力培肥技术模式

     2.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移交及后期管护协议书(模板)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2019年8月23日

  附件1:

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地力培肥技术模式

  一、主要技术模式

  根据我省新垦造水田所处不同区域,合理安排实施相应的技术模式。水源比较充足的田块可采取增施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增施土壤调理剂、种植绿肥等综合技术模式;水源不足的田块应以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为主;部分偏砂或偏粘的田块则要采取掺泥入砂或掺砂入泥办法,调整砂、壤比例。具体技术模式如下:

  (一)增施有机肥。使用商品有机肥作基肥,在办田时施入土壤,每亩推荐使用量1000-2000公斤。

  (二)秸秆还田腐熟。在秸秆还田方式上,平原区普遍实行稻秆机械翻压还田,丘陵山区以留高禾头还田为主,种植蔬菜、薯类等作物主产区通过稻秆覆盖作物还田。

  1.机械切碎稻秆+腐熟剂还田模式。主要做法是选用切碎稻秆功能较强的收割机收割早稻,将切碎的稻秆均匀平铺田面,然后撒施秸秆腐熟剂,灌水7-10cm,沤田10天左右,再用旋耕耙办田插(抛)秧。该模式适宜机收方便、水源充足的双季稻种植区推广应用。

  2.稻秆留高禾头+腐熟剂还田模式。工序为:留高禾头约30cm~40cm→灌水至水深10cm以上→加腐熟剂→约20天后,用拖拉机或耕牛翻压。该模式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用于早稻收割后。

  3.稻秆平铺腐熟直接还田模式。早稻收割后,将稻秆均匀铺于稻田,亩施用碳铵15公斤、秸秆腐熟剂2公斤均匀淋洒于稻秆上,用机械磙压或用牛犁机犁翻压稻秆,使稻秆不至浮起来。蓄水7-10cm,田水浸透稻秆。浸沤14天左右即可耕耙。该模式适宜范围较广。

  4.稻秆覆盖作物。水稻收割后,将稻秆移送到菜地、薯地、花生地,均匀铺在畦上,将秸秆腐熟剂2公斤兑水,混匀,然后均匀淋洒于稻秆上,利用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加速稻秆腐烂。

  5.玉米秸秆田间堆沤模式。

  (1)每1000kg秸秆用腐秆剂2kg,并加8-10kg尿素或20kg碳铵以调节碳氮比。

  (2)将秸秆切段堆沤,按15-20厘米厚为一层进行堆叠,逐层泼入腐秆剂加氮肥的水液,堆够约10层后加盖黑膜或糊上泥浆。

  (3)堆沤湿度以60%左右为准(捏之手湿,指缝见有水挤出),秸秆过干最好先浸水。

  (4)堆沤时混入5-10%的生泥,效果更佳。

  (5)堆沤期间翻堆1-2次,可加速均匀腐熟。若见水分不足应加水。

  (6)夏季堆沤15-25天可腐熟,冬季要保温堆沤。

  (三)绿肥种植。

  绿肥种植模式主要有:紫云英种植和绿肥混播。

  紫云英种植。在晚造水稻收割前20天播种紫云英(如果晚造水稻采取机收的,则播种期适当推后10天左右),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水稻收割后,薄盖禾衣,然后开“井”字沟和环田沟,亩施磷肥20-25公斤。在冬前苗期保持田间湿润,遇到冬旱要灌“跑马水”。开春后,每亩施2-3公斤尿素,早稻插秧前7-10天翻压。

  绿肥混播。可以采取紫云英、油菜、萝卜菁混播等方式。种植时以紫云英为主,混播黄花蜡油菜和白花萝卜菁(简称“三花”混播),紫云英亩播种量为0.6公斤,油菜0.1公斤,萝卜菁0.15公斤。该混播方式,能使绿肥亩鲜草产量达到3000公斤,可为农田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源。

  (四)施用土壤调理剂。使用土壤调理剂作基肥,在办田时施入土壤,每亩推荐使用量80-100公斤。

  (五)偏砂或偏粘土壤改良。质地不良型就是土壤偏砂或偏粘。彻底的改良办法是改变其砂、壤比例,砂土入泥,粘土入砂。对质地偏砂的田,可采用客土或喷泥机入泥,一般客土或喷入泥浆厚度2-3厘米;在砂土要入泥而无泥源,粘土要入砂无砂源的情况下,可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来改良。基于这一道理,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塘泥、河涌泥(各项环境指标应符合(GB-15618)标准要求),不但可以改良砂土田,而且对粘土田也有改良作用。

  二、预期效果

  通过同一田块连续三年实施改良培肥措施,水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得以改善,养分明显提高。

  (一)秸秆还田腐熟。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以上。

  (二)绿肥种植。大田绿肥亩鲜草压青还田量达到1500公斤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以上。

  (三)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1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5%以上。

  (四)酸化土壤改良。土壤pH值提高0.1以上。

  (五)通过土壤质地改良,达到符合水稻土(砂质壤土至粘土)要求。

  相关附件:附件2: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移交及后期管护协议书(模板).doc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