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90393号提案答复的函

粤农农函〔2019〕1223号

贺惠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20190393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发展定位、乡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议很深入,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进一步明确乡村发展定位的建议

  近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村庄规划工作,特别强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定要规划引领,做到不规划不建设。2018年9月,我省印发了《广东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由各地在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需要开展规划编制的行政村,并组织编制工作。同时还开展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据统计,全省需要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县有84个,截至2018年底已全部编制完成;全省共有行政村19739个,其中需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16846个,截至2018年底,已完成规划编制10201个,正在编制4469个,尚未启动2176个,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率60.55%。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做好法定的村庄规划,并要求力争到2019年底,基本明确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分类;到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的村可结合实际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做到应编尽编,实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

  二、关于从乡愁出发,深挖乡土文化的建议

  我省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积极组织开展传统村落等申报和评选认定工作。我省积极开展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申报和评选认定工作,共组织申报5批中国传统村落;评选认定1批广东省传统村落。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60个中国传统村落、186个广东省传统村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已进行网上公示,我省有103个村落入选;积极开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共4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共11个县(市、区)、乡镇(街道)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促进乡土文化扎根传播等起到重要作用。

  (二)扎实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各项工作。根据地方实际,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等,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保护;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和传统村落调查。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部署,我省组织成立了传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工作组,在全省开展广泛调查,基本摸清了广东传统民居的类型、分布、存量和现状等情况,并按照广府民居、客家民居、潮汕民居、雷州民居及近现代民居五个类型分别撰写了相关民居谱系资料,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编辑出版的《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长期组织省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深入基层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指导工作,并委托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开展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研究等课题,2015年以来分别组织召开了全省建筑遗产合理利用培训班、全省名人故居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培训班、省文物保护管理培训班。

  (三)强化政策、技术人才保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在乡村建设中强化政策、技术人才保障。建立“千人专家库”,开展“三师下乡”活动,鼓励高校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实践,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在佛山、广州美术学院在古驿道、华南理工大学在翁源等成效显著。组织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继续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二是抓好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创建,开展农村建筑体现岭南特色和乡村风貌管控机制研究。三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动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七有”标准。狠抓尚未完成整改的镇级填埋场。全面启动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是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农村古民居、旧祠堂等改扩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让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建筑成为农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阵地,增强农村群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梅州市活化利用传统民居建成农村文化俱乐部,弘扬宗亲文化、引导村民自治,其“三多三促”模式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项目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四)不断加大中国传统村落财政投入力度。2018年,我省支持和指导各地积极争取中央传统村落保护补助资金。审查通过的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罗格村委孔家村、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大掌村等10个中国传统村落成功列入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截至目前,我省有144个中国传统村落共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传统村落保护资金4.32亿元(每个村300万元)。

  (五)积极推动历史遗存活化利用。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和地方特色,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开展历史文化遗存活化利用工作。佛山市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打造“一村一品”古村落差异化活化升级“佛山模式”。顺德区利用村内古建筑设立艺术馆、书院等,并与高校和社会团体合作建立学术研究基地和教育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传承活动。河源市苏家围村通过引进资金成立开发公司,活化利用村内传统建筑,成功创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推进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设,依托民间艺术、古建筑等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推动乡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文创品牌。东莞市麻涌镇等4个乡村旅游创客基地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引导周边旅游资源较富集、可进入性较好的乡村将旧屋、旧宗祠、旧学校等设施改造为特色民宿和农家旅舍,并配套餐饮服务和休闲娱乐,吸引游客前来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真正体验宁静、舒适、淳朴的乡村生活。

  (六)务实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完成了8处示范段和11条重点线路的保护修复工作,深入挖掘古驿道沿线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侨批银信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通过古驿道将其与沿线的古村落、历史建筑、自然景观景点等串联成线,形成了各类特色主体旅游线路,打造开放式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旅游生态产品。2018年,“南粤古驿道”作为我省近年挖掘和打造的精品乡村旅游产品首次亮相国际旅游推介平台,2018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2019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440多万人次,“驿道游”创造了一种全开放、融合式的乡村旅游新模式。组织“三师”专业志愿者与古驿道线路沿线的247个省定贫困村结对子,指导村庄做好规划、建设和环境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氛围。在古驿道沿线设置农副产品销售点,支持古驿道沿线农副产品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帮助省定贫困村建立起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农业等绿色要素融合,在古驿道沿线村庄成功举办了27站定向大赛、12站文化创意大赛,以及少儿绘画大赛、征文大赛、摄影大赛、微记录片大赛及其他文化展示推广活动。

  三、关于鼓励鼓励广大青年大学生投身美丽乡村的建设

  我省近年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大学生等群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顶层设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5年10月出台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等10条具体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抓内涵发展,开展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活动。2014年以来,连续四年,共遴选出中山大学、岭南示范学院等40所高校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启动了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动态管理,促进高校以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为契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经费、场地、师资、项目、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三是以三大主题为核心,深化“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近5年来,全省高校共开展“企业精英进校园”系统活动(包括“百人千企进校园”活动,“优秀企业校园行”活动、“企业精英校园高峰论坛”活动)13000多场次,邀请进校园指导企业家14000多人次。四是积极举办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搭建锻炼和孵化平台。据统计,参赛项目总数已达5万个,参赛学生超22万人(次)。其中“互联网+”现代农业类项目已成为大赛的主要参赛类型。五是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鼓励高校学生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造思政大课堂,引导青年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建设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省有108所高校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占全省高校总数的71.52%;共组织1856个学生团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分队,参与学生达23254人。各小分队立足广东,辐射全国,除了覆盖粤东、西、北外,远赴陕西、新疆、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积极开展调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当地城镇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提升等提供理论支撑和技能培训,帮扶总人数达103104人,设立公益基金38个,基金总规模达1.4亿元。与帮扶当地深度对接,对接农户、合作社、学校、政府部门、企业等单位数达32420个,最终共有252个项目成功签约落地,产生直(间)接经济效益约5亿元,部分项目还将与相关单位展开进一步的合作。六是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鼓励毕业生投身乡村建设。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形式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重点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粤东西北地区、革命老区实现个人价值。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村庄规划成果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全面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大力助推乡村振兴。

  二是不断完善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完善设计下乡工作机制,有效指导各地规划编制和保护利用,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鼓励农村充分挖掘村史村情,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村史村情馆,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四变工程,重点抓好广东历史文化游径、南粤古驿道、民宿产业等文旅融合的新载体建设,编制《广东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打造A级文化旅游特色村,并予以资金扶持,打造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打造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制定实施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导则和认定标准。探索多形式、多渠道引导高校学生参与乡村旅游,鼓励文化和旅游系统有关院校学生到基层就业和实习,投身乡村旅游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6月21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怡,3728844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