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实施“粤字号”农业品牌创建行动,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我厅组织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有关意见或建议请以书面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于2018年9月10日前反馈至广东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请注明提出意见建议者工作单位、姓名及联系方式)。
邮 编:510500
联系电话:020-37288671
传 真:020-37288229
电子邮件:gdnyxxcj@163.com
广东省农业厅
2018年9月3日
关于加快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质量兴农之路,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品牌发展是关键。以“安全、优质、绿色”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我省乡村自然资源和岭南文化优势,深入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把具有岭南特色的“粤字号”农业品牌做大做强,带动农业产业兴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尽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让广东父老乡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深入推进品牌强农,针对我省省情农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快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品牌强农,有利于推动我省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实现“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是充分挖掘广东资源特色的有效途径。加快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充分发挥我省乡村自然资源和岭南文化优势,着力做好“特”字文章,培育特色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企业品牌、发展产品品牌,做强一批“粤字号”农业品牌,有利于弘扬岭南文化、凸显广东特色,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广东农业“金字招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我省农业整体素质,提升对外合作良好形象,增强我省农产品的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
(三)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是解决广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选择。我省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缩小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差距,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发展品牌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打造知名品牌,做大优势品牌,创建特色品牌,发挥品牌集聚效应,帮助农民获得更大品牌溢价收益,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尽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让广东父老乡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广东是农产品生产消费大省,本地区消费市场巨大,同时具有广阔的港澳乃至海外市场,中高端农产品需求旺盛。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扩大优质绿色品牌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有利于为城市提供优质安全的食物来源、绿色的生态屏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拿出“走在全国前列”的气魄和举措,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立足广东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提升产品品质,注重科技支撑,厚植岭南文化精髓,融会岭南文化内涵,展现广东农业特色,完善制度体系,着力塑造品牌特色,增强品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打造一批“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培育出若干个“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农业品牌,确保三年取得重大进展、五年见到显著成效、十年实现根本改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推动广东向农业品牌强省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整体规划、合力推进原则。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设计、统筹谋划,实现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的相互协同,要强化部门联动,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和推动品牌建设,形成合力,协同推进。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激发品牌农业发展内生动能。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在品牌培育中的作用,强化政府服务,完善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和监管保护机制,为品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品质是品牌的前提和基础,是抵御市场风险的基石。要严把质量安全关,走质量兴农,以质取胜的道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着力提升产品品质,通过规模化提高综合效益,推动品牌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坚持分类实施、循序渐进原则。要立足广东特色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打造品牌,以特色打造品牌的独特性,分类别分产业推进,探索符合本地区本产业特色的品牌建设路径。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订中长期品牌战略规划,确定阶段性目标和行动方案,持之以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坚持传承文明、自主创新原则。农业品牌建设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既要保护弘扬岭南文化,充分挖掘品牌历史文化渊源,丰富品牌内涵,又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增强品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品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农业品牌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打造十大“粤字号”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品牌,擦亮区域公用品牌、壮大企业品牌、打响产品品牌,建设50个重点农产品优势区,统一形象标识,面向全国集中推介广东“大而优”大宗农产品品牌;发挥广东品种丰富、生态多样性优势,做好“特”字文章,鼓励各地围绕岭南文化、体现广东特色、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受到广大百姓信赖赞誉的区域特色品牌,打造30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让“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丰富老百姓的餐桌。形成一批全国影响力大、区域特色明显、国际竞争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省级农业品牌,打造10个品牌价值超100亿的全国知名品牌,做精做强300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壮大1000个省级农业企业品牌,扶持推介2000个质优品佳农产品品牌。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将品质作为品牌发展的第一要义,坚持市场导向、消费者至上,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统筹农业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设施项目建设,建设一批规范标准、生态循环的农产品种养加基地,把优质产出来。鼓励各地结合区域自然、人文和工艺特色,自主选择粮食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主导品种,促进粮食薯类、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南药、生猪、家禽和特色养殖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绿色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强化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把安全管出来,通过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二)激发品牌发展动力,发展现代农业新经济。
以科技为支撑,强化现代要素集成运用,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把新品种培育和技术创新作为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措施,让产业强起来。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村镇等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以品牌为驱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培育新农人,鼓励大学生“三农”创业,激发“三农”创业创新活力。
(三)抓好“粤字号”顶层规划,完善农业品牌体系。
彰显岭南文化底蕴,突出广东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广东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做精做强“粤字号”农业品牌,体现岭南文化、突出区域特色、导向绿色优质、强化标准化体系、创新包装理念、统一形象设计,全面提升我省“两类三级”的农业品牌发展架构,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将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培育“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和“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充分发挥组织化、产业化优势,与原料基地建设相结合,加强自主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初步形成以“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为纲、广东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农业品牌体系,提升产业素质和品牌溢价增收能力。
(四)建立品牌发展机制,应用大数据强化监管。
建立健全广东农业品牌培育监管保护机制,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发布品牌权威索引,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发布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目录、“三品一标”农产品目录,引导社会消费。健全广东品牌农产品管理办法,加大品牌保护力度,鼓励和引导品牌主体加快商标注册、三品一标、名牌产品认证等,规范品牌创建标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和诚信体系建设,形成崇尚品牌、尊重品牌、维护品牌的良好氛围,为品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品牌监测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品牌监管,服务品牌消费,完善农业品牌诚信体系,形成创品牌、管品牌、强品牌的管理机制。开展品牌评测,每年发布广东省农业品牌发展报告,总结品牌发展成果,分析发展趋势和方向,推动优质品牌创建。
(五)加强“粤字号”评选推介,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开展“粤字号”系列品牌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持续筛选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广泛开展深入田头、现场推介、品鉴体验、搬到线上、品评结合、高峰论坛等接地气、重体验、推品牌、促消费的活动,引领广东品牌渗透城市社区、对接机团餐饮、北上宣传推广,让老百姓真切地体验和感受到品牌农产品的价值,提升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信赖水平,促进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统筹资源加大“粤字号”农业品牌媒体宣传,充分应用网站、微信、微博、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渠道对“粤字号”农产品进行大力宣传推介,积极宣传品牌文化、品牌故事、品牌人物,树立品牌创建、品质提升、质量保障、市场拓展的典型榜样,让全社会关注品牌,营造比学赶超的品牌农业发展氛围。根据农业“走出去”的形势和任务,适时组织境外“粤字号”品牌宣传推广,推动形成广东农业开放新格局。
(六)发展特优区做强区域品牌,实现强农富民兴村。
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将具有广东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培育成区域重要支柱产业、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产业。以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打造一批“粤字号”省级公用品牌,认定重点农产品优势区,统一形象、规范标准、绿色生产、产业化经营、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广东名片,全国知名,享誉海内外;以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创建我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挥广东品种丰富、生态多样性优势,做好“特”字文章,将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推动 “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产品品牌”协同发展,做强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延伸产业链,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品牌培育,带动激活特优区创建,在品牌培育上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支持有强烈愿望、有实际需求、具备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开展品牌整合,塑强区域公用品牌。
(七)推动“新三品”进入市场,丰富居民食材消费。
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发挥消费市场优势,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以时令节气为主题、区域公用品牌为驱动、核心企业为支柱、品牌产品为载体,设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广东“新三品”农产品专区,深入消费社区,推动“产地+农民-社区+市民”产销互动对接;以“传统粤菜 岭南食材”为切入点,让老百姓对我省农产品“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有品鉴、买得到、一起评”,实现百县特产到社区、品牌产品进万户、百姓分享促推广、名特优新随时买。
(八)加速农产品电商发展,实现快捷出村进城。
切实推动“粤字号”品牌农产品上行,搭建广东品牌农产品电商专区,探索建立广东农产品电商奖补机制。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支撑农产品电商发展,增强储、运、配各环节冷链建设,降低农产品电商物流成本,解决好农产品电商“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支持各类物流快递企业加快向农村布局,提高农产品集散能力;面向城市鲜活农产品电商消费全面提升社区配送能力,优化居民消费体验。支持渠道商落地配、社区生鲜O2O等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新零售模式,探索农业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共促共赢的最优路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充分认识品牌强农的重要意义,以质量第一、品牌引领为工作导向,将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农业部门牵头负责本地农业品牌建设和管理,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省农业厅统筹负责全省农业品牌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协调督促落实。
(二)加大政策扶持
各地要积极整合资源,安排专项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对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十大系列”名牌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给予奖励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利用农业供给侧基金等社会资本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农业品牌评价理论研究机构和农业品牌评价机构,逐步提高公信力。鼓励发展一批品牌农业建设中介服务企业,建设一批品牌农业专业化服务平台,提升品牌设计、营销、咨询、评价、认证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加强总结宣传
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培育一批市场主体,总结一批典型经验,精心策划,整合各类媒体资源,组织开展具有较强宣传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宣传推介活动,营造全社会发展品牌、消费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以品牌建设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