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关于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0180638号提案答复的函

粤农函〔2018〕711号(A)

吴振先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广联合育种技术构建种猪强省的提案收悉,提案指出了我省种猪产业发展和推广联合育种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对如何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经综合省教育厅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畜牧发展,良种为先”,畜禽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畜禽良种上。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畜牧法》及配套法规,启动生猪等主要畜种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良种补贴、良种工程、资源保护等政策,支持和鼓励育种企业成立纵向或横向联合育种组织,探索建立生猪联合育种机制,支持建立区域生猪遗传评估中心,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指导育种企业合理开展选种选配,强化种业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运用,在动物生产学、动物医学等专业领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产出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推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种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种猪出栏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据统计,2017年全省有种猪生产企业425家,出栏种猪160.73万头,约占全国总量9.86%。二是商业化育种蓬勃发展。全省建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1个,位居全国首位,一批生猪种业企业快速成长,温氏集团瘦肉型猪核心群育种规模居世界首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初步建立。三是地方猪种资源特色优势明显。目前列入《广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猪品种有4个(蓝塘猪、大花白猪、粤东黑猪和广东小耳花猪),全部建有省级保种场。其中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猪品种有3个(蓝塘猪、大花白猪和粤东黑猪),全部建有国家级保种场。广东壹号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广东小耳花猪进行杂交改良,生产优质杂交商品肉猪“壹号土猪”,现已成为全国最为著名的特色猪肉品牌。四是生物育种蓬勃发展,种业创新能力引领全国。“十二五”以来,克隆、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育种领域,我省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抗蓝耳病猪群体,具备对各种蓝耳病毒株的完全抗性;获得了转植酸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基因猪育种群,其粪氮排放减少12%,磷排放减少42%以上;建立了规模化猪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实现了对顶级种公猪的大量克隆复制并应用生产;在国际上首创了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种猪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实现早期选种,大大加快了育种进展和提高选种准确性。五是注重畜牧种业人才的培养。全省共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韶关学院等5所普通本科高校开设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等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500余人,每年为全省输送一批高素质专业领域人才。其中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入选国家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入选国家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六是加强专业领域海内外交流合作和种业成果转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2017年2月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我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我省农林类院校可借此契机搭建符合实际的交流合作平台,与国外著名农林类院校开展师生交流、学者互访、合作科研等交流合作。落实《农业部 科技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创新种业人才培养发展机制和深化科研成果权益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种业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到种子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公开交易。

  近年来,我省生猪种业走过了“拿来主义”、被动育种、主动创新三个阶段。如今,我省生猪育种自主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核心育种场良种登记、性能测定等基础性育种工作稳步推进,引进品种的本土化选育进程加快,新育成猪配套系4个。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联合育种机制缺乏,育种企业上下游联合与横向联合的育种机制不健全,育种素材难交流,资源共享难实现。二是种猪企业综合实力偏弱,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目前,我省共有种猪场425家,数量之多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但总体上规模小、层次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生产种猪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优良种猪缺口仍然很大。三是市场监管基础薄弱,种畜禽生产经营执法队伍不健全,执法手段单一,质量评价和执法监管滞后。四是高素质、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前沿学科和基础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不多。

  广东省是我国生猪产销大省,多年来生猪出栏量稳定在3500万头以上,每年仅向香港输出活大猪近100万头。立足广东,率先创建区域性联合育种,打造世界种业之都,广东已具备了条件。一是国家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以来,我省先后有11家种猪企业获得“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称号,数量稳居全国首位,为广东省发展生猪种业、提升种猪品牌形象奠定基础;二是农业部《全国生猪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构建区域性种猪联合育种体系为核心的思路,为广东建设区域联合育种提供了政策。

  为进一步推动区域联合育种体系的建设,构建种猪强省,我省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设广东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智能化的大型综合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开展精液、细胞、胚胎、核酸等遗传物质的收集整理、长期保存和系统研究,实现广东省畜禽地方品种遗传物质的全覆盖保存和国内外优质地方畜禽品种、引进品种、培育品种遗传物质的代表性保存,构建表型至基因型信息全程可追踪、智能化程度高的样品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遗传物质设施保存实验室、活体保种场、育种场之间的开放和共享机制。

  二是建设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依托温氏集团、海大集团、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德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流的畜牧企业,联合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种畜禽质量检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打造优质畜牧资源评价、基因测定、产品展览交易和信息发布平台,以畜禽种业为龙头,建设饲料、生物制品、畜牧机械等畜牧高新技术信息交流和贸易中心,建设全国一流的市场化、国际化畜牧业科技产业园。

  三是建设现代畜禽种业工程技术创新平台。依托我省现有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畜禽育种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全省优势科技资源,聚焦全基因组选择、体细胞克隆、基因编辑、转基因育种、育种信息化、智能精准测定等核心技术,开展产学研融合创新,实现育种关键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实现从落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占领世界畜禽种业前沿技术制高点。

  四是建设优良畜禽基因资源共享平台。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为依托,建设4家核心种公猪站,分区域建设25-30家社会化服务的终端种公猪站,瞄准国际标准,采用空气过滤,精液全自动采集、检测、分装、配送系统,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描述、分析、监控、管理和控制,促进我国种猪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五是建设现代畜禽种业管理平台。依托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种畜禽质量检验中心),建立现代化的种畜禽质量检验和种质育种数据管理中心。(1)建设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包括建设世界一流的生猪、奶牛和家禽质量测定实验室;(2)建立畜禽种质资源数据中心,组织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开展畜禽良种登记,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地方畜禽品种种质特性评估与分析,挖掘优良特性和优异基因;(3)建立华南畜禽遗传评估中心,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指导育种企业合理开展选种选配;(4)建立畜禽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开展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六是建设疫病综合防控保障平台。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教学单位,联合各养殖基地,联合开展畜禽重大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保障畜禽健康和食品安全。针对华南地区常发多发的传染病、人兽共患病、外来病,尤其是影响种畜禽繁殖障碍的传染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疫病防治、预警预报等工作,对外来种畜种禽的引进建立疫病预防预案。建设一批技术水平先进疫病防控平台,建设一支接地气专家队伍团队。

  七是继续加大种猪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引导和支持动物医学、动物生产学等相关专业建设,加大专业课程改革力度,深化学科交流融合,推进跨学科、实践性教学,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继续加强海内外专业领域交流合作,强化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与推广,不断推动种猪强省工作开展。

  发展现代畜禽种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增收步伐的战略需求,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的建设是我省生猪种业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厅对委员所提出“关于推广联合育种技术构建种猪强省”提案中父系种公猪场的建设、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的建设、种公猪种的建设、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育种人才的培养等建议表示赞同,并将积极推进现代畜禽种业建设有关工作。

广东省农业厅

2018年6月19日

  (联系人:马飞,电话:020-3728829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