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青年更需要发挥突击队作用,用智慧、力量和热情助推精准扶贫。日前下发的《惠州共青团助力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助力开展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助力惠州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工作。计划实施创业扶贫工程、“三个一”扶贫工程等多项措施,动员和扶持45岁以下的贫困青年自力更生、创业致富。
创业扶贫
今明两年各培养46名“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
实施创业扶贫工程。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团市委将完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以培训为基本手段,以贫困村所在乡镇团组织为依托,用3年时间,在全市46个省级贫困村分别发掘1~2名4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计划今明两年各培育46名“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实现对贫困人群的辐射带动。
团市委还将搭建创业交流平台,通过线下培训交流、线上微信集群等方式,建立“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与1名驻村干部、1名基层团干的互动平台,联动地方优秀青年,通过“1+1+1+N+N”模式(1位农村致富带头人+1位驻村干部+1位乡镇团干+N位龙头企业、青年志愿者、行业专家、技术人员+N位贫困户),形成“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互助交流社群和生态圈,实现资源共享。开展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引导城市青年和富余资本进入农业领域。
“三个一”扶贫
建立农户生产档案大数据库
“三个一”扶贫工程,即一村一公众号、一村一合作社、一村一社区。首期将在惠东县梁化镇埔仔村、博罗县湖镇镇下边村、龙门县蓝田乡上东村开展“三个一”扶贫工程试点工作。
一村一公众号,即采取“互联网+精准扶贫”,为每个贫困村建立具有本村特色的微信公众号,建立农户生产档案大数据库,实现贫困村信息共享,提升贫困村的品牌形象。力争今年年中在全市打造3~5个示范性公众号,并能独立自主运营。
一村一合作社,即发挥市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会员、市青年商会、市青年联合会的涉农企业家的引导作用,在贫困村设立专业合作社,鼓励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及有条件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在“领头雁”带领下共同发展。推动“一村一品”项目,让各村合作社依托市青农会集合48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乡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全方位持续稳定增长。初步计划今年年中在全市3~5个贫困村建立起专业合作社,同时组织和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创业,实现转型提升、创新发展。
一村一社区,即贫困村与社区直接对接,一个社区帮扶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村为一个社区提供农产品供给服务。通过“村村店”和“社区店”联动,让高品质农产品进社区,推动社区居民到乡村旅游。计划到今年年中,联合市青农会在全市建立起3~5个“社区店”,并在贫困村建立起3~5个“村村店”,制定一套系统的运营模式。
公益扶贫
公益志愿团队结对服务贫困村贫困户
对于公益扶贫工程,该负责人介绍,公益扶贫工程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其一,通过“汇爱平台”统筹扶贫资源,运用各级共青团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发布贫困群体需求,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实现扶贫资源与脱贫需求的无缝对接;其二,为扶贫助学,做好“希望工程”、市青少年发展基金等助学项目,动员引导社会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其三,志愿扶贫,以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为统揽,推动公益志愿团队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结对服务全覆盖,如通过“爱心汇聚小鸟巢”系列关爱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希望家园”、农村小学等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结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到全市148个省市贫困村开展帮扶行动。
团青服务
每名专职团干经常性联系100名青少年
团市委还把共青团组织的改革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实行 “1+100”“8+4”“4+1”工作制度。
“1+100”,即直接联系青年活动,每名专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100名左右青少年,每名兼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10名以上青少年,在建立和保持与贫困村、贫困户青少年日常联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8+4”,即常态化下沉基层,团市委全体在编干部,每年分4批分别派驻辖区内团组织开展工作,重点做好扶贫政策宣讲、青年调查研究、结对帮扶等工作,长期坚持,形成制度,成为常态。
“4+1”,即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制度,团市委和县(区)级团委机关干部每周4天在机关办公,1天到服务对象家中了解情况,打通联系服务青少年“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