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是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创新点,通过示范试验,探索保护性耕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源的作用和方法。保护性耕作主要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
正在实施的世行项目保护性耕作江门市台山试点在专家的指导下和农场主的参与下取得了显著效果。台山市都斛镇莘村联业农机合作社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共有660亩试验田,按照合作社计划,2017年早造水稻主要有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免耕同步施肥机插秧模式面积约250亩;少耕同步施肥机插秧模式面积410亩。据了解,水稻免耕同步施肥机插秧模式2016年全年平均增产17.7%,每亩每年节本增收 874元。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保护性耕作水稻专家唐湘如介绍,该技术与传统耕作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此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的技能。具体做法是在插秧前半个月用草铵膦除草剂消灭农田草害及前茬禾秆,除草彻底且降解快,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及对新插秧苗的影响,又能保留枯死杂草及前茬禾秆就地还田,保持地力。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保护性耕作国内首席专家区颖刚表示会持续世行项目保护性耕作试点的进展情况,将视情况考虑扩大试点面积,甚至到别的试点推广。世行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官员约瑟夫对台山保护性耕作试点取得的成效表示认可,将持续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