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博罗:1万多公斤番薯滞销盼爱心市民认购

   

  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村是我市一级贫困村,在该村井二村民小组18号,村民朱国兴正和妻子蹲在2万多斤番薯面前发愁。高校的开学日到了,他们要为孩子们的开学准备4万元。“前年我拿出部分地种番薯,量不多,销量不成问题,去年我种了12亩番薯,产量有3万斤。”朱国兴在村里租了土地搞农业,前几年种叶菜,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收成不好。这两年改种番薯,没想到去年就滞销了,这可是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两口子望着番薯抓耳朵叹气。立刻前往该村考察,与农户朱国兴取得联系,利用自身平台帮他们卖番薯。 

  春节前赶着把1万多公斤番薯全部收回家 

  朱国兴两口子早些年在村里租下农田开始大面积搞种植,之前都是种叶菜,主要靠天吃饭。他说,只要有台风,农田就会淹水,一来影响蔬菜产量,眼看着菜在水里泡着烂掉也无能为力;二来影响蔬菜质量,哪怕在自然灾害过后还有幸存的,品相不好的蔬菜也卖不起价钱。 

  两人看着周边其他村有村民种番薯好卖,从2015年开始,决定改种番薯。2015年种得不算多,似乎也不愁销路。2016年,他种植的番薯有12亩,当年中秋节前后扦插下地,等待3个月~100天的生长期,期间的精心管理让一个个胖乎乎的番薯深藏在地里。 

  “春节前,我们全家齐上阵,爸爸用犁耙把番薯从地里翻上来,我跟妹妹一边拣一边装箱,然后把箱子抬上农用车,堆满后就开车拖回家,再卸下来摊在仓库里,就这样赶在春节前把2万多斤番薯全部收完,以免留在地里口感变差而浪费。”朱国兴的大儿子小朱很懂事,眼看着父母辛辛苦苦种植的番薯滞销了,他也发愁,年轻小伙为此还特意给番薯拍靓照发朋友圈吆喝着卖。“但我的圈子里都是我这样的学生群体,一不用自己做饭,二不用操持家务,需求几乎为零。”他说。 

  以前,番薯可谓是客家人的主杂粮。这是因为客家地区山高水冷、日照时间短、土地瘠薄,加上耕作技术落后、小农生产经营体制制约等原因,水稻产量低。如遇上水旱灾害或严重病虫害,甚至失收。每年生产的稻谷除种子、赋税后,所剩无几。为了解决主粮不足问题,大家便开垦山坡地种植番薯、芋、豆、玉米、粟类杂粮,其中番薯是主要杂粮,家家户户均较大面积种植,让很多客家人平安度过饥荒岁月。 

  “煮来吃、生吃、晒干吃、煲粥吃、烧烤吃……番薯在日常还是很受老百姓欢迎的。鲜薯放置于阴凉处,覆盖上干净的草木灰,贮存三四个月非但不会霉烂,且口感愈加甜蜜。还可以把它加工成番薯干、番薯片、番薯丝、番薯粉、番薯粉丝等,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番薯或番薯制品。”考察之后,惠报电商有关负责人与朱国兴约定,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售卖这些库存的番薯,也希望市民多多下单购买,为贫困村的农户出一把力。 

  儿子牵线,希望父亲转型做观光农业 

  小朱在广州一所高校念园林设计专业。他说:“我爷爷这一辈,在当年就小有规模搞农业了,所以我的专业选择可能也与家庭环境有关。可是这个专业学费真的很高。”他还在念大三,也为父母种地发愁,因为这是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三兄妹念书一年的开支要很多,父母还要生活。 

  朱国兴的孩子非常懂事,假期老二老三做兼职,小朱去年暑假去园林公司实习。“当时公司开500元一个月的工资,但我在市区吃饭、租房,每个月怎么也要倒贴1000多元。”他说,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之后,他认为,父母搞农业还是有前景的,只是要转型,除了吃的,园艺花卉、观光农业都是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在他的牵头下,父亲与一家公司签约合作尝试玫瑰花种植,已经拿出部分地扦插了玫瑰枝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