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竹镇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簕竹镇持续探索打造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新理念、新模式,坚持规划先行,深入实施“一轴引领、两岸同步、三产融合、四大示范、五村争辉”的建设路子。
以示范片建设为主要载体,簕竹镇突出农牧业主业,依托温氏股份,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产业升级改造、农科结合和产业集聚等手段,壮大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簕竹镇对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等的探索有了经验的同时,积极创新思维拓宽路子,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中心+网络化+信息化”、村级协同共治等社会综合治理改革的多个领域中,由于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被寄予试点厚望。
一直以来,簕竹镇凝心聚力抓发展,千方百计保民生,无论是过去建设“农牧名镇、山水小城、和美簕竹”,还是今后建设“现代农牧、活力簕竹”,簕竹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从未止步,致力于为新兴县改革发展事业创造更多新经验新做法。
●撰文:冯凯思 梁国治
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
创造重物更重人新经验
因“主业突出、生活富足、生态优良、民风淳朴”,2016年,有着良好农村建设基础的簕竹镇被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成为新兴县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
早些年前,簕竹镇围绕着建设和谐幸福簕竹的目标,走群众参与、村企共建路子,全面推进名镇名村、生态文明镇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已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簕竹镇共有完成了生态文明镇村建设项目59个,其中镇项目总投资为2285万元,村项目总投资为1212.8万元。雨污分流、禽畜分离工程覆盖镇村,路面改造、村道硬底化项目让农村路通财通,环境绿化、村道净化改善村容村貌,镇街“穿新衣戴新帽”、农村休闲健身公园建设优化居民生活品质……
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主要靠财力的投入,而环境的美化和养护更需长效机制来保障。从探索到完善到健全,簕竹镇开展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已步入正轨,出资或补助资金聘请保洁员解决了“垃圾围村”问题,同时以“上门收集”的方式进行生活垃圾城市化处理。
多年来,簕竹镇在美化乡村建设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得到了硕果累累的回报,先后荣获“广东省卫生镇”、“新兴县文明镇”等称号。农村建设的成果在簕竹镇各村遍地开花,先行先试让良洞村成为“广东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五联村成为“广东名村”,非雷村成为“云浮市文明村”等。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作。如何加快推进簕竹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是新兴县党委、政府今年年初确定的中心工作之一。为此,7月12日至15日,县委书记唐谊率党政代表团赴海南和云南学习考察,簕竹镇党委书记邓均效随行学习美丽乡村先进经验,带着问题找答案,琼海市、嘉积镇北仍村和红塔区大营街社区等地的成功案例,为簕竹镇探索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开拓了思路。
邓均效表示,簕竹镇将围绕“以党建示范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支撑、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公共服务为载体”四大方面,扎实推进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簕竹镇在争取省级专项补助资金1亿元以及县配套资金1亿元的基础上,撬动企业、乡贤配套投入资金4亿多元。
资金有保障,规划先实施,簕竹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初拟规划,以“一轴引领、两岸同步、三产融合、四大示范、五村争辉”为建设路子,以省道113线为建设主轴,以良洞、榄根、五联、红光和云龙5个村(社区)为“主战场”,包括省道两旁环境整治、圩镇环境整治、农牧厂场升级改造、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挖掘人文特色、优化公共服务等,全力打造“幸福宜居一轴”;通过规划建设簕竹河湿地公园,把簕竹河另一岸的几个村委带动起来,同步开展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秀丽生态两岸”,形成整镇推进的格局;在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探索三产融合道路、突出主导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共治社会促和谐实践中作出示范;结合镇内各村的基础和特点,将良洞、石头冲、古调、黄塘、寺云等5条自然村列为核心村,打造示范片中的示范村,做到示范有特色、经验可复制、游客受吸引。
农牧业是簕竹镇的主业,全力打造现代农牧产业示范镇是簕竹镇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也是簕竹镇在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一大特色。
现代养殖基地也被纳入了规划当中,簕竹镇在示范片内规划30个养殖小片,每个小片建设2—3户现代化家庭农场,将种场、家庭农场打造成为自动化养殖、标准化技术、现代化管控、生态循环经济于一体的养殖基地。目前,正按部就班进行中。
簕竹镇在探索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中,既重视“物的新农村”建设,更重视“人的新农村”建设。为建设小城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簕竹镇力图从体制机制入手,立足城乡主体统筹,培育新型农民,强化农民主体意识,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促进农民群众在心理上、技能上和文明习惯上进城,加快融入城市生产生活,让农村农民住进“新农村”、变成“新农民”,进入“大县城”、变成“新市民”;引导部分村办工厂或加工企业将生产加工点设置在农村社区或农村商贸中心,以加工点辐射带动周边半小时行程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鼓励支持新型农民和城镇居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增收。
打好温氏牌延伸产业链 多渠道服务促三产融合
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探索为主要载体,簕竹镇通过延伸产业链、产业升级、农科结合和产业集聚等手段,以农牧业为引领,以农业龙头企业温氏股份为依托,正壮大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兴县被定位为县域三产融合的试点县,簕竹镇三产均衡发展的态势具备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新兴县探索三产融合发展中先行一步。
2015年,簕竹镇实现农林渔牧业总产值6.01亿元,同比增长约4.4%;工业总产值38.94亿元,同比增长约11.1%。在这组数据的背后,折射出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
簕竹镇是温氏股份的发源地和旧总部所在地。依托温氏股份,簕竹镇在巩固温氏股份“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将分散松散的养户,提升为“公司+现代家庭农场”的现代化养殖模式,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推动分散的农户经营向集约的家庭农场经营转变,加快老旧农场改造升级。
簕竹镇养殖场整体升级改造,带来的是畜牧业生态环境的集中治理,新良洞种鸡场是此次养殖场升级改造工程之一,由原良洞种鸡场、原沙廊种鸡场和榄根种鸡场下沙廊部分鸡舍升级改造而成,新场采用钢架结构、上下分体帐幕,湿帘和纵向通风系统;安装自动清粪系统;建设雨污分流系统,污水处理设备设施,鸡粪发酵棚;配套料塔,半自动喂料机,空气能保温等。为抓好簕竹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制造了良好“细胞”,以点带面推动农业升级改造,借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
在加快主导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同时,簕竹镇致力打好“温氏牌”,积极鼓励温氏股份上下游跨界发展延伸产业链,推动传统农业“接二连三”,形成以畜牧业为核心,动物保健、生物制药、饲料生产、冰鲜加工、有机肥业等上下游产业为配套的农业产业网络体系。
据统计,目前全镇现有温氏股份上下游产业项目10多个,年产值达30亿元,创税收近1.5亿元,近5年来,新大地禽畜有限公司总部暨饲料厂、华南农牧设备有限公司、五联村睇牛坑和石头冲种鸡场等项目先后建成,至今在簕竹镇延伸龙头企业产业链的势头仍在持续加温,现阶段,总投资1.9亿元的温氏预混料厂、大坪顶养殖小区等5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将为新一轮发展提供良好载体。
簕竹镇能不断吸引温氏股份上下游产业的落户,究其原因,或许是其提供的多渠道产业融合优质服务。
在金融服务方面,簕竹镇率先构建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农村基础金融逐渐覆盖、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善。从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入手,通过引入信用评级授信、设立金融服务站、开办取款服务点,成功调动起干部群众参与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引领全镇群众步入信用时代,享受信用成果,打通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末梢神经。以良洞村为例,自2011年以来,已有27户累计获得金融部门免抵押贷款共183.5万元,多用于发展种养业,刺激农业增长,促进农民增收。
被誉为“黄埔军校”式人才培养基地——温氏学院就位于簕竹镇,为农牧产业培养输送人才提供便利。
联系群众进入“微时代” 镇村协同基层综合治理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承担着多个改革试点的簕竹镇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法完善工作体系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惠及群众。
在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中,簕竹镇进入了“微时代”,通过建立“簕竹干部驻点联系”微信群和“簕竹镇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平台,在固定联系日外为广大群众提供数字化、信息化、便捷化服务,使沟通联系更密切,从而更好地推动驻点联系群众工作。
群众可通过该公众号了解时事政治、热点新闻等资讯以及民政、计生、农业、征兵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信息;掌握国土资源、计划生育、医疗保险、民政事务等相关办事流程;还有反映问题、建言献策、解决问题等功能,帮助党委、政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簕竹镇建立的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和9个村级公共服务站,打造“全天候1+N”服务、“万金油”窗口,为群众提供更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打下了基础,让群众足不出户办成事。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团结就是力量”。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以来,簕竹镇以“协同多元化、治理网格化、服务社会化、参与自觉化”为方向,在村级探索协同共治体系建设。
通过村级组建“乡贤理事会”、“帮扶留守儿童志愿队”、“帮扶独居老人志愿队”、“清洁卫生义工队”、“平安联队”等村民自治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内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并对村内低保户、计生服务对象、特困党员、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造册登记,落实跟踪帮扶党员、干部,实施网格化管理,簕竹镇以此促进社会治理,推进共建共享,实现村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目前非雷村已成为新兴县的“村党支部核心、村委主体、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基层协同共治示范点。
改造升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设立信息收集中心、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应用平台、建立“三个一”研判机制……簕竹镇在推进村级协同共治的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新举措,正积极探索“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综治管理体系,从镇村两级全方位构建基层综治服务管理。
该镇先后投入150万元架设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共90个监控点120个摄像头,加快建设治安视频监控体系;群众主动向网格员和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及相关部门反映提供违法犯罪可疑信息50多条,群众矛盾纠纷信息近200条,主动调处矛盾纠纷65件,协助相关部门调处纠纷15件……
据统计,今年以来,簕竹镇共发生信访18宗,同比下降31%,其中到镇访5宗,到村访13宗,成功化解18宗,化解率100%,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实现信访工作“零投诉”、群众越级“零上访”、公共安全“零事故”的“三个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