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本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然而一些基层干部却在这些资金上动手脚。据报道,今年1至4月,云南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595件719人,其中发生在惠民扶贫领域涉嫌职务犯罪占到一半以上。护卫扶贫惠农资金走好“最后一公里”,需要精准监督、精准打击、精准预防,三管齐下。
精准监督,扎紧扶贫惠农资金的“篱笆”。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它的使用必须要有边界。少数地方由于监督不到位,这一“边界”被随意践踏。违规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不法分子没有得到及时查处,进一步形成了“破窗效应”。
精准打击,向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叫板”。各级检察机关要从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筑牢护卫扶贫惠农资金的网络。通过监督惠农政策、农业补贴、扶贫项目和改革措施的政策、资金调拨分配等具体情况,从政策落实情况中发现问题,顺藤摸瓜,如此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有效打击。
精准预防,让扶贫惠农政策家喻户晓。由于相关信息不对称,特别是群众对应享有的权益知道少,对项目申报、审核、审批、检查、验收、资金发放等环节不知情,使犯罪分子很容易瞒天过海。预防扶贫腐败,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建立“阳光惠农补贴服务平台”,把各类惠民政策及时送到基层群众手上,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