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东莞消失的花生

  花生,一旦受粉成功,就把果实埋在了地下。如果不深挖泥土,花生就一直静默着,仿佛“消失”了一般。

  东莞的农业史料《东莞市农业志》(2014年)记载,“鱼米果之乡”东莞“盛产稻谷、花生、木薯、豆类及蔬菜”,花生排在第二位。

  不炫之于高枝,结了果还是一样地埋头苦干,花生的特征似乎有点像做事低调的东莞人。可是,目前东莞到底还有谁在种花生?抑或他们如花生果实那般的“消失”,静候鉴赏之人? 

  最后的花生人 

  阳春三月,大朗镇水平村一片200多亩的花生地上,一个农妇带着草帽,正在田间劳作,花生刚刚开始长出黄花。这里,可能是东莞目前面积最大的连片花生地了。

  在花生地的后面,一片茂盛的荔枝林长满了山头,在花生即将收获的时节,也会迎来丰收。

  当地村干部介绍,水平村的花生一年两造,早造正月十五左右下种,7月中旬收获;晚造8月到10月中。花生年平均亩产200—300斤,主要用途是榨油,100斤花生可榨油30斤,之后花生麸还田。早造花生榨油后,正好荔枝采收完毕,即可用花生麸还田补充土地肥力。

  水平村地处大朗镇南部,紧靠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区,东靠屏山村,西邻犀牛陂村,北近松木山村,南与深圳宝安区接壤。全村常住人口1940人,户数467户。水平村盛产荔枝,2006年成立大朗镇红绣球荔枝专业合作社,2014年荔枝总产量400吨。

  历史上,大朗水平村民就以种植水稻、花生、荔枝为生。山头种荔枝,斜坡地种花生,低洼地种水稻,勤劳智慧的村民,素来就知道如何使土地得到最优化的利用。不过近年来,村民已经很少种植水稻,部分花生地也改种为蔬菜。

  当地村干部表示,花生的虫害不严重,不需要怎么去打理,就是要注意防鼠害。当地农户用铁皮等把花生地围起来,防止老鼠闯入。 

  未消失的史料 

  东莞的农业史料《东莞市农业志》(2014年)记载,“鱼米果之乡”东莞“盛产稻谷、花生、木薯、豆类及蔬菜”。可是“90年代后,东莞花生种植面积逐年锐减”。根据市统计局的数据,1983年全市共有花生面积152335亩,1993年39062亩,2013年1025亩。30年前,花生的种植面积是现在的150倍!

  《东莞市农业志》(2014年)又转《东莞县志》(1911年):“俗呼地豆,邑人多种之,深秋取其实榨油,用以食,则其气清香,用以灯,则其光照澈,称为上品,其渣为豆麸,可粪田,利甚薄,为邑中出产一大宗”。“邑产花生油最盛,富者多以糖房、油榨起家”。

  民国23年(1934年)邓植仪等《东莞县土壤调查报告书》记述:“花生多种于山岗之梯田,缓倾之斜坡,及谷底冲击地带,县内各处均有生产”。

  另一80年代末出版的《东莞市农业志》记述:“1979年夏,常平公社塘坑大队十队一块1.46亩春花生高产试验田,品种粤油511—116。创平均亩产843.7斤的我县春花生亩产最高纪录。”

  而常平镇政府网站“常平大事记”中记述:“1980年冬,司马石牙头生产队秋植花生亩产891.6斤,创全省最高纪录。有《 秋植高产花生技术栽培分析》 一文,发表于《 广东农业科学》 第四期。”

  麻涌镇麻二村支部与村委会编印的《麻二村百年记事》(2003年)有《解决食油,白地种花生》一节:“1972年,麻二大队鉴于往年种植油菜不成功,群众缺油情况依然存在,从彻底解决食油问题着眼,指示各生产队用白地种花生。”

  花生的新出路 

  90年代末以来一直在粮食作物、花卉领域从事科研以及推广服务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鸿昌,已经在粮作花卉所的基地上种了数年花生,面积基本上在2到3亩间。

  王鸿昌表示,粮作花卉所目前已经没有保留旧时花生研究的资料,老技术员们也都退休了。“我自己种了几年,也引进了一些外地的新品种进行试种,但没有专门进行花生相关课题的研究。”

  不过王鸿昌却是非常支持东莞种植花生,一来东莞的气候环境适合,二来是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需要。在他看来,休闲农场进行花生种植,除了吸引市民进行体验采摘外,还可以榨油出售。他还建议,榨油后的花生麸,可以制作健康美味的花生饼干。

  后记:消失的农作物 

  在跟水平村村民聊天的过程中,有个村民说他今年刚种下几亩橙柑橘,尝试开劈一个新市场。

  不过,橙柑橘在东莞的水果种植史上并不是什么新事物。1986年“全市橙柑种植面积高达22万余亩,总产量占全国总产的五分之一。”(《东莞市农业志》2014年)

  除了橙柑橘,水稻、甘蔗、黄麻、水草等都曾经是许多东莞人民赖以为生的农作物。

  这些早就淡出人们视野的农作物,除了可以勾勒一个曾经的农业大县,或许还可以为如今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东莞,提供别的有益经验?正如王鸿昌所提到的。

  工业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土地上可以不再是农作物,但沉稳朴实的东莞人仍然没有忘记土地曾经带来的一切。消失的农作物,没有消失的一份农业情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