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博罗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动员大会,传达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
据悉,该县计划采取“八个一批”措施,精准发力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在2017年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3~2015年扶贫成效
平南村脱贫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走进博罗县柏塘镇平南村,只见村道两旁整齐排列着路灯,村中有了小广场,村民在打乒乓球,在健身路径健身……这个曾经的贫困村现在已经摘掉了“贫困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如今大家都喝上了自来水。在挂钩单位的支持下,该村自建小型饮水工程,将山溪水净化,供应给每家每户。“你看,水龙头一开就有水了,可以放心喝。”村民李瑞平介绍,之前他们家用手摇井取水,不仅费劲而且楼上需用水泵抽水上去。如今,村里通了自来水,方便、水压大,楼上也能用到水。
该村还结合当地实际,组织村民通过种茶致富。目前,该村成立了山茶专业合作社,并新建了一间茶叶加工厂,完成了36亩山茶生态示范基地的基础建设和茶苗种植,带动30多户村民扩大种植。
形成村有扶贫项目户有增收主业格局
在观音阁镇杨村村,在帮扶单位的帮扶下,该村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和农业资源,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今年3月该村油菜花盛开之时,村民通过售卖农特产品和经营农家乐增收致富。今年,该村新增村民自办式农家乐8家,都是村民利用自家庭院,用自家的鸡、鹅、青菜招待客人。村民杨顺平就添置了5张饭桌、50张凳子,在自家院子搞起了农家乐。“都是自家的饭菜。周末时游人多,5张饭桌都不够坐。”他说,人多时,一天近千元收入不在话下。
据介绍,在2013~2015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博罗坚持“靶向疗法”,通过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相结合,通过机制创新、造血扶贫、因户施策等举措,初步形成“村有扶贫产业项目,户有增收致富主业”扶贫工作格局,实现了贫困村100%脱贫、贫困户100%脱贫、100%贫困村的公共服务明显改善等 “3个100%”,14个市级重点帮扶村全部考核优秀。
据统计,该县2013~2015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98亿元,实施村级扶贫项目229个,9个省级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平均超过15万元,比帮扶前增长6倍多。实施贫困户脱贫项目1690多个,纳入帮扶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年纯收入9500元以上。累计修建农村公路132公里,完成困难群众危房改造645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
◆2016~2018年扶贫举措
扶持贫困户至少发展1项特色产业
按照全省确定的扶贫标准,目前,该县共有省级相对贫困村7个、市级相对贫困村33个,相对贫困户4935户9057人。在此次扶贫工作中,该县力争到2016年底,使无劳动能力的3758户5203人实现脱贫;到2017年底,有劳动能力的1177户3854人实现脱贫,所有相对贫困村实现脱贫;2018年进一步巩固提高精准扶贫成果。
此次扶贫,该县将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实行扶贫措施、精准落实扶贫责任等3个方面狠下功夫,在对相对贫困户逐户实行精准识别后,将逐户建档立卡,录入电脑。同时,做好被帮扶贫困村、相对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工作,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建立动态档案反映真实情况。
在帮扶过程中,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指导贫困户选定帮扶项目,按照实际情况提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具体帮扶措施,根据其自身愿望和当地实际,多措并举扶持贫困户至少发展1项特色优势种植、养殖业或者从事农产品加工、服务及其他产业;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人员,积极组织创业技能培训,提升其电商、维修服务等创业技能;优先安排本村或者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按其意愿每户至少转移1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定期跟踪检查帮扶进展和成效
在落实贫困村帮扶工作中,对帮扶村的农田水利、饮水安全、村民用电、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发展特色产业,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安排、规划到村、分步实施、整村推进。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通过驻村帮扶、建强基层等举措,计划采取产业扶持一批、培训就业一批、医疗救助一批、住房保障一批、扶贫搬迁一批、生态补偿一批、教育资助一批以及社保兜底一批等“八个一批”分类措施,精准发力,确保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为了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该县还将加强督查考核,定期对帮扶工作进展、帮扶成效及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用在贫困地区、用到贫困群众身上。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不作为甚至弄虚作假的将依法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