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进园的道路,清理果园周边的杂草,查看枇杷的成熟情况……4月7日,博罗县公庄镇鹊楼村村民石思行正为枇杷的上市忙碌着。
他不再是单纯地采摘枇杷到市场销售,而是将采摘枇杷作为一个乡村旅游项目来经营,让游人进园采摘。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果园的收益提高10%~30%。石思行还于去年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
枇杷开始上市可采摘至5月
当天,记者来到石思行的果园,只见枇杷挂满枝头,部分枇杷已经熟透了,黄橙橙地挂在枝头,让人垂涎欲滴。石思行说,目前,枇杷开始陆续上市,一直可以采摘到5月。
石思行的果园种植枇杷约20亩,为珍珠枇杷,又名公庄甜枇杷。
“枇杷1990年就种下去了,经过精心耕作,现在品质更好了。”石思行说,不过,今年初遭遇罕见的寒冷天气,再加上挂果时期下雨,枇杷的产量比往年少了一半以上,成熟时间也推迟了一周多。
“要是只靠采摘到市场上销售,肯定要减收不少。”石思行说,如今,综合乡村旅游开发,邀请游人进园采摘,遇到小年就减收的现象可以避免了。
进园采摘,游人需要付入园费,带走还需按单价售卖。在采摘的过程中,石思行还发现游人们喜欢他们家的鸡蛋和腌制的酸豆角、蒜头等食品,这些又能产生一部分收益。“这样总收益就好一些。”
2014年试水采摘体验游获成功
石思行真正接触乡村旅游,也是近两三年的事情。
2009年以前,像广大的青年一样,石思行也曾怀着梦想到深圳、东莞等城市打拼。可是,没有学历,没有技术,他一直只是在厂里打工,做一线生产工人。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工厂陆续倒闭,这让石思行觉得长期打工也不是办法,说不定哪天工厂倒闭就没了“饭碗”。
于是,石思行寻思着回家乡发展。2009年,第二个小孩出生,身上的责任又大了,他希望能够更好地陪伴小孩成长,就辞职回到家中,从父母手中接过果园来经营。
果园是他们家开荒种植的,一共50多亩,种有荔枝、龙眼、枇杷、黄皮等水果。头几年,风调雨顺,采摘到市场销售,收入还不错。2012年,受到雨水、台风影响,果园的挂果情况不理想,这一年他亏损了不少。
如何减少靠天吃饭的依赖性?石思行寻思着。2013年以来,博罗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让他找到了新的机遇。
2014年,在公庄镇旅游办的帮助下,他首次尝试将果园作为旅游项目开发。那年,珍珠枇杷上市时,公庄旅游办在网上发布消息,组织人员前来体验。“没想到现场体验活动那么受欢迎。”石思行高兴地说,“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四五百人过来采摘体验。”除了枇杷,他的荔枝园也尝试这样的模式。一年下来,他的果园收益比以往提高了30%。
计划开发民宿让游人玩得更尽兴
他还发现,游人对他们家自产的鸡蛋和腌制的酸豆角、蒜头等很喜欢,还喜欢在他家的空地野炊。于是,他就计划丰富水果采摘体验游的内容。2015年,他在果园空地架起灶头供游人自己做饭。同时,增加果园鸡的饲养数量,产蛋销售给游人;还多腌制了一些酸豆角、蒜头等,卖给游人。
今年尽管枇杷的挂果量不是很好,但是他对今年的收入也不担心。“除了摘果,游人来了还可以体验其他的东西,收益就弥补回来了。”石思行说,他今年还种了20亩无花果,无花果的采摘期比较长,这样采摘旅游项目就能拉长时间。
“我们这边的环境很不错,我计划开发民宿,让游人在这边住宿,这样游人就可以玩得更加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