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威1号海洋牧场上,海洋牧场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正式启用。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摄
6万方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迎来节后开工、南方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中心正式挂牌、阳江市与中交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建设……节后开工以来,广东各地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动作频频。
“躬耕”万顷碧波,“放牧”蔚蓝家园。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步伐加速,释放出哪些信号?
从去年的建设成果看,全省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40个、总投资超120亿元,从海洋种苗培育到智能化养殖平台的研发建设,都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从今年的重点工作看,经济总量刚刚突破13万亿元大关的广东,将更多目光投向海洋。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广东坐拥41.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海域、4084.4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今年将如何抢抓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机遇,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注入“蓝色动力”?
科技赋能
海洋养殖变得更智慧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装备是重要支撑。
在广东,一座座海洋牧场装备拔“海”而起,前有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一体化平台“澎湖号”、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1号”“海威2号”,后有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风渔融合智能化养殖平台阳江“明渔一号”等养殖装备开工、投产……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智能化生产的强力支撑。
走进揭阳惠来临港产业园,长达101米的钢铁“巨无霸”——矩形可移动柱稳式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引人注目。龙年开工至今,80多名工人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剩余设备调试和内装工作。该平台计划于3月底交付使用,运往湛江海域。
据湛江湾实验室项目经理王宏介绍,“恒燚一号”养殖水体总计6万立方米,采用锚泊方式固定,适用水深20—50米,可抵御50年一遇的恶劣海况。该平台的智能化程度极高,配备饲料智能精准投喂系统、养殖鱼群监控识别系统、养殖环境感知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养殖系统,建成后将成为粤西地区养殖水体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深海养殖平台。
科技赋能,让海洋养殖变得更智慧。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不仅提高了海洋养殖生产效率,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纵观全省,广东海洋科研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效应也十分明显,从上游的育种创新,中游的智能化养殖,到下游的海产品预制菜与品牌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条跨越城市行政区划的完整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体系逐步成型。
气象助力
为海洋牧场保驾护航
海上无风三尺浪。在实际发展中,海洋牧场常常受到台风、暴雨、巨浪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这也让不少养殖企业“望洋兴叹”。
加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对保障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减损增收、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2月27日,广东首个针对海洋牧场的国家级气象服务中心——南方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此举不仅为海洋牧场提供了气象保障,还为养殖户提供了更精细化的服务,助力海洋牧场规避不良天气影响。
“引入气象服务使海洋牧场更科学化、智能化、可持续化。”“海威一号”工作人员李荣柯说,通过精准气象预报,养殖户可以合理调整养殖作业,提高养殖产量,可提前采取措施应对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降低养殖风险,还可通过监测水质和气温等参数,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饲料投喂量,提高养殖品质。
作为全国仅有的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中心之一,南方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中心落地广东后,湛江将先行先试探索完善气象服务海洋牧场建设,未来形成示范性经验和建设成果后,将向福建、海南等其他南方沿海省区推广。
现代化海洋牧场气象保障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筑起现代农业的典范。接下来,省农业农村厅与省气象局等将在数字农业、农业科技攻关、智慧海洋牧场、装备农业等领域全力支持该体系的建设。
如果说气象服务让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由“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金融保险则为养殖主体提供了充分的风险保障。
去年至今,金融保险要素保障力度持续加强,深水网箱相关保险产品逐步落地,省农信联社推出“海洋牧场贷”系列产品,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蓝色海洋贷、养殖贷、装备抵押贷等金融产品,多方位“护航”海洋渔业生产。
政策加持
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4—2025年度《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创新技术项目申报指南(第一批)》(下称《指南》),公布了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创新技术项目。纳入《指南》储备申报的项目类型,主要是全省首例或全国首例的创新项目,包括重点开发品种繁育与养殖、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模式、生态养殖示范创建与海洋生态环境评估三个专题,共19个方向。
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活力,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在全省形成产业示范与带动效应。
放眼全国,近年来,山东、福建、辽宁、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在海洋牧场高起点规划、打造海洋牧场综合体、高科技赋能、龙头企业带动等方面均开展了创新探索。
“广东可学习借鉴其他省先进经验,同时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优势,依托南海深海特色,高标准建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近浅海和深远海相统筹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海洋强国建设实验室”执行主任向晓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带领科研团队调研湛江等地的海洋牧场发展现状后提出建议,希望加大力度支持南海区域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在对代表建议的答复中透露,下一步将强化海洋牧场统筹规划,分类型明确海洋牧场建设规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海洋牧场关键技术攻关和设施装备研发,进一步强化南海区域海洋牧场建设科技支撑。
近期广东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活跃态势,不仅反映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更是对未来经略海洋的积极预示。
展望未来,广东将持续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奋力绘就海上新广东的壮美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