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帮扶工作队为当地引入“高端丝苗香稻+禾虫”绿色生态种养项目。
“通过自筹资金设立每年30万元的防返贫救济基金,为突发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救助支持,确保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工作队协助镇里积极探索‘退桉种果’发展路径,设立专项资金,退桉5000多亩,其中改种新品种青柚、柠檬等优质水果近2000亩,全镇水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6万多亩增加到7万亩,产值较2020年增长30%。”
“驻镇工作半年,比在机关两年多的体会都要深刻。”
……
2月11日,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在广州召开。8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长围绕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驻镇感受等在现场作交流发言,获得了省领导的高度赞赏:“基本摸清了基层情况,有了思路,办了实事,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干部的信任。”
202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创新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有机整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金融助理等”综合帮扶资源力量,实施“组团式”帮扶,全域全覆盖推进全省1127个乡镇、近两万个行政村乡村全面振兴。从驻村帮村扶户到驻镇帮镇扶村,标志着广东脱贫攻坚工作正式“换挡”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抓产业发展
带动销售4.05亿元帮扶产品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首要任务。驻揭阳揭西县金和镇帮扶工作队率先设立粤海防返贫救济基金,已帮助12户突发困难群众家庭。队长蒋健认为,目前保障体系基本政策均已落实,但及时帮助群众特别是突发困难户解决问题还是很难。“目前有两个主要思路,一是雪中送炭,设立临时救济基金;二是定期照顾,逐步推行镇村志愿者及公益岗位。”驻茂名化州市新安镇帮扶工作队则构建了五级党员防返贫监测机制,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帮扶和消费帮扶,2021年底新安镇31户重点监测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2元,高出当地9600元的稳定脱贫标准线40%。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座谈会强调,要增强底线意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位置,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重点工作,持续发力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倾斜支持政策落实,继续守稳脱贫攻坚的历史成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相较于‘从无到有’的工作队打包式自建、自管项目,我们更倾向于锦上添花的‘保姆式’搭台、推介,带动不代替,指导不指挥,助推具备市场竞争经验的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到产业项目中来。”如何从砸钱“造村”变为产业“扶村”?输血式“造村”后续发展乏力困境该如何走出?驻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帮扶工作队的答案是探索推广“小投入、强服务”产业项目发展模式,即小投入鼓励引导重点项目落地。如在打造乡村振兴车间项目中,用支持消防改造等小投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用协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等强服务增强企业扎根的信心,目前该车间的箱包产品远销美国、韩国等海外市场。
驻河源东源县船塘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冠佑则认为,发展产业项目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为避免镇村盲目跟风上项目,他建议,由省有关单位牵头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定期梳理发布一批成熟度高、收益可观、可提供全链条服务、可引进的产业名录,并邀请一些有意向在乡镇投资发展的企业发布投资信息,供镇村结合自身资源条件、产业特色、发展基础等情况选择相应产业进行投资合作。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是检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据统计,自去年6月份全面启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以来,全省共实施帮扶项目8754个,引导2108家企业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投资,辐射带动低收入群众6万人。通过线上或举办脱贫村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带动销售4.05亿元帮扶产品。
座谈会强调,要因地制宜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突出抓好产业、就业、消费“三个帮扶”。产业帮扶上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要统筹县镇村产业发展,整合种养、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实现乡村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品质化、多元化发展。就业帮扶上,要想方设法为低收入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引导支持创新创业。消费帮扶则着重在拓宽农副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要充分借鉴“12221”市场体系建设经验做法,畅通、拓宽流通渠道,预防、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动员各界扩大当地产品、文化旅游等消费。
抓全域建设
省财政下拨专项资金146亿元
“帮镇扶村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坚持从镇的层面进行统筹整合、强化力量配置、调配资金资源,同时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作为基本原则,走差异化的工作路子,镇村联动、同治同美。”驻肇庆封开县金装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孙莉提到,工作队在制定金装镇发展策略时,注重目标确定和推进措施上的差异性,根据各村实际需求情况,实行分档分级推进及资金安排、项目谋划、产业培育上的侧重分配。当前,金装镇以“高校规划+社会投入+企业运营”模式把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路边地等“六块地”资源变成种植观赏价值好产出收益高的景观苗木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村千树,村村花海”的效果。她表示,该模式正在闲置土地较集中的望高村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将在全镇12个村铺开。
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就是要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联动发展,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帮扶,实现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全面帮扶。因此,除镇域整体顶层设计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也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提升镇域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多位工作队队长在座谈会上提出了增加乡村振兴土地资源供给、加快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等工作建议。
驻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黄江波便尤其重视教育帮扶。“镇里的中学近10年没有一个学生考上清远一中,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黄江波表示,工作队将用3年时间全力以赴振兴连江口基础教育,实施农村名师培养工程、教育名家弹性引进工程、连江儿女培优工程、中小学美育体育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推动广州市中学与连江口中小学结对帮扶、教师培训等教育帮扶工作,目前取得较良好效果。“我们输入了新理念,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振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老师们的信心,过去在连江口小学实行全英文教学都会说绝不可能,如今却让英语课全英文教学成为连江口的一大特色。”
从过去“驻村帮扶”转向“驻镇帮镇扶村”,将帮扶对象单元由行政村上提一级到乡镇,突出工作队驻镇,就是要发挥乡镇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增强乡镇的聚集辐射能力。近年来,由于资源分散、力量分散、规模不大,贫困村内发展的扶贫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座谈会强调,要聚焦镇域经济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米、油、茶、果、花等有特色的专业小镇,全面释放镇域经济活力,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按照“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全域系统谋划,发展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农业产业,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能。据悉,截至2021年底,省级财政已下拨专项资金146亿元。
抓队伍建设
粤选派驻村第一书记3976名
“经费精打细算,省了又省,办公的桌椅、电脑都是省机关事务局淘汰不用的废旧产品,我们要求工作队的生活绝不超过当地镇村干部的标准。”黄江波在座谈会上还分享了工作队驻点的队伍建设要求。在工作队看来,直接扎在村里,真正与村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在基层一线锤炼队伍,改造村庄。
驻清远清新区石潭镇帮扶工作队则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当前,工作队选派了三位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党建示范村创建、整顿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等为抓手,密切与村“两委”联系,调动村“两委”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后备力量。
整合帮扶力量,采取组团结对帮扶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一大亮点。座谈会上,多名工作队队长强调了组团结对帮扶的优势。据统计,目前全省有7174个组团单位、共有8099名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参与驻镇帮镇扶村,其中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软弱涣散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3976名。省人社厅、省科技厅、农行广东省分行共选派三支一扶、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等专业人才4000多名,团省委招募1030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驻镇参与乡村振兴。
座谈会认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以后,都能安下心来、扑下身子、迈开步子,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当前各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不懂干、不会干、工作打不开局面等问题,“1+1>2”的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座谈会强调,就“三农”工作来说,视野要拓宽,不能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在农业农村的小圈子上打转转,必须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动。为此,座谈会强调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要抓紧提高系统谋划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四项“三农”工作本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