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农村要闻

粤冬种马铃薯“卡脖子”难题有望解决

  广东冬种马铃薯种业“北薯南运”等难题有望彻底解决。1月26日,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北大荒薯业集团有限公司、乳源瑶族自治县政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五家单位在韶关签订冬种马铃薯育繁推一体化建设项目框架协议,共同探索建立冬种马铃薯种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冬种马铃薯雾培种薯繁育中心。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广东冬种马铃薯面积约80万亩,而华南冬作区可以发展冬种马铃薯的面积约2亿亩,潜力巨大。然而,华南区域冬种马铃薯种薯全部来自北方繁育基地,运输距离长,损耗大,成本高,广东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少,种薯“北薯南运”等成为广东冬种马铃薯的“卡脖子”难题。

  为解决上述难题,连年来,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乳源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开展新品种培育、种薯繁育等工作已获得成功。“我们还陆续在粤东粤西马铃薯主产区开展适应性评价工作,筛选了十余个苗头品种。同时,基于前期品种试验情况,表明在乳源大桥镇开展杂交育种研究工作,开展杂交马铃薯制种技术研究及制种是完全可行的。”省农科院作物所马铃薯研究室主任李小波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项目合作引入了央地多方力量。其中,北大荒薯业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产业集团,还将在马铃薯二产方面持续发力。该集团副总经理李明安透露,本次合作计划通过3—5年时间,培育5—8个加工型、适用型、营养型和饲用型马铃薯品种,有望改善广东冬种马铃薯品种单一等问题。

  此外,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机构还将联合开展马铃薯种薯卡脖子技术攻关,建立马铃薯原原种雾化栽培体系,开展杂交马铃薯种子制种技术研发,形成“南北结合+央企地方协作”的乡村振兴合力。“项目落地后,年产值有望达到15亿元,带动超1万户农户增产增收,成为韶关现代农业的全新增长点。”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叶洪番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