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农村要闻

广东撬开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大门

广东撬开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大门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秸秆综合利用观摩会现场。黄巧义摄

  稻熟时节,南粤大地又迎来了丰收季。如今在广东稻田里,受青睐的不仅仅是饱满的稻米,稻谷收割后的秸秆,也成了市场的宠儿。

  广东省温光条件充足,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复种指数较高,秸秆资源量大,如何妥当处理这些秸秆,让其物尽其用、发挥最大效益,考验着广东三农人的智慧。

  近年来,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广东在禁烧之余,大力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付之一炬不再是秸秆的最终归宿,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秸秆的多元化应用,不仅解决了擅自焚烧屡禁不止的难题,也使相关主体企业得以培育、发展、农民得以增收。一根根小秸秆,正在撬开一个产业的大门,描绘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天地。

  就地变肥料,增产又增收

  “长自土中,还之地里。还田,仍是广东省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张育灿介绍道,“秸秆直接还田,既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又能增加作物产量,实现作物增收和土壤改良培肥。”

  2020年广东秸秆直接还田量1113.3万吨,占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78%,覆盖还田量158.1万吨。

  7月中旬,化州市那乌镇那冰村农田里的水稻刚刚收割,一束束稻秆倒伏在地里,茂名市翔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不断喷洒着腐熟剂。“以前,农民为了加快秸秆还田的效率,对秸秆一烧了之,既污染了空气,又浪费了资源。现在,我们通过机械切碎和腐熟剂催化,不仅生态环保,还最大程度保留住秸秆的肥力。”该公司总经理黄春华告诉记者。

  除了粉碎、腐熟等直接还田外,覆盖还田也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方式。广东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近年不断扩大,稻草等秸秆的利用从单一的就地还田发展到了多种形式的间接还田,成为番薯、马铃薯、玉米、花生、烟叶和果树等农作物的肥源。

  秸秆还田为什么如此广泛?除了处理成本低外,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作用显著,亦是一个重要因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黄建凤博士分析道:“稻秆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可减少化肥投入,节约能源。据我省多年多地多点试验得出的结果,每亩还田稻秆150公斤后,可增产稻谷35公斤,增幅8%左右,亩节本增效100元左右。”

  据介绍,广东各地正探索秸秆还田的有效模式。江门市台山市推广稻秆还田配合施用腐熟剂后,增产12.2%。茂名、湛江等地,将秸秆与农膜结合应用,进行减膜覆盖还田,累计推广面积13.5万亩,增产4374万公斤,累计节本增收1.32亿元。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机构正大力开展秸秆快速还田的技术研究,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节肥节能效应以及在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开展秸秆覆盖马铃薯、花生、果树等农作物的研究和试验示范。

  离田产业化,经济价值激增

  “秸秆在田里是个宝,离了田也是个香饽饽。”张育灿表示,除了还田做肥料,广东对秸秆离田产业化开展积极有益的探索,并收到良好效果。

  在肇庆市怀集县大象村一角,摆列了一个个造型奇特、色彩鲜艳秸秆加工工艺品,有大象、天鹅、水牛、人偶等。这些由怀集三农环境美化有限公司制作而成的稻草工艺品,在省、市农业相关博览会、怀集县西瓜节等重大活动上,都成了一道美丽的图片和网红打卡的背景。

  “公司手工艺人从山东学艺归来后,平时带着村里留守人员,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制作。”该公司副总经理袁明说,“这些稻草工艺品在网上展示后,市场反馈很好,我们陆续接到农业公园、休闲农场、景区等单位的订单。”

  “怀集三农环境美化有限公司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技术力量,形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基料化和原料化应用模式,并不断延伸秸秆资源化产业链。”怀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一方介绍道,基料化主要是把秸秆经过加工用于松茸种植及提供给个别种植户;原料化主要用于编织成草绳、草帘等工艺品。

  该公司建设了姬松茸种植基地100亩,其中90亩姬松茸栽培示范种植基地,产品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基料储存室1000平方米,工艺车间600平方米,其他加工配套设施4亩。带动了周边不少村民靠种植姬松茸走上了致富之路。

  无独有偶,迷上秸秆的除了80后的袁明,90后的大学毕业生邓洪芳也看上了秸秆综合利用美好前景。

  “走上秸秆加工饲料化的道路,半是源于传承,半是源于情怀。”广东浩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洪芳,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茂名高州,从父亲手上接过公司发展的接力棒,并独创出秸秆饲料化利用新天地。

  她灵敏地察觉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广阔空间。“秸秆浑身是个宝,本来也是畜牧业的一种重要饲料,但经过科技的赋值加持,秸秆转化成为了更适合畜类进食的饲料,也为很多企业带来了无限发展空间。”邓洪芳告诉记者。

  为了探析转化技术,邓洪芳访遍了省内各大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手把手指导下,广东浩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探索出生物发酵、低温干燥等多种处理工艺,通过回收稻草、玉米秸秆等废弃资源,生产秸秆生物饲料,实现资料的循环利用。

  目前,公司投资了2000多万元建成投产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拥有秸秆、牧草粗饲料加工、全混合日粮及发酵饲料加工两条生产线。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龙国源看着邓洪芳的秸秆饲料厂,喜上眉梢,“这是绿色种养的融合模式,既为秸秆找出路,又为牛羊送饲料,为乡村振兴新征程迈出绿色融合发展新路子,我们要加大扶持力度,多为这些优秀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产业、技术、市场等服务,推动其做强做大,为高州乡村振兴再添砖再加瓦。”

  秸秆成为致富抢手货

  随着秸秆综合应用的推广和发展,农民对秸秆的看法也在改变。“以前是一烧了之,后来管得严,不敢烧。到现在,哪怕允许烧了,我也不想烧、不会烧,稻谷收完后,秸秆留着,就有企业上门收集,我等于坐着把钱赚了。”化州市那冰村一位村民笑呵呵地说。

  记者从多家企业负责人那里,印证了这种说法。每到水稻收割季节,为了收集水稻秸秆,雷州市牛车水牧业有限公司都会与村民签订《水稻秸秆收集合同》,给予村民补贴,标准为一亩5元,从而获得进田收集秸秆的权力。广东浩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每吨200元标准收购当地农民的秸秆,并为当地村民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主要是生产设备操作、车辆运送的岗位,每月工资超过5000元。怀集三农环境美化有限公司,单单秸秆回收环节,就带动农民就业50多人,惠及40多个家庭,每户年收入增加额为5000元以上。

  “如何收集到足够的秸秆,几乎成为了企业能否扩大经营规模的关键因素。”雷州牛车水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康泉坦言,“为解决这个问题,企业专门组建了一支秸秆收集队伍,秸秆离田作业一次可达三万亩,加大成本从省内各地,甚至广西、海南等区域收购、收集秸秆,以保证饲料加工厂的正常运作和按时交货。”

  从一文不值,到炙手可热,小小的秸秆,孕育着一个拥有巨大空间的产业。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吸引更多企业、农户参与谋划秸秆利用转化模式、挖掘秸秆利用价值的重要前提,是巩固和完善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成果的关键。”张育灿表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尤为关键。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探索更有效的利用转化技术,使秸秆综合利用走出技术屏障,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各类产业发展的相关技术体系,为广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碳达峰碳中和中贡献秸秆的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