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农村要闻

广东业界研讨牛蛙转型升级

  今年6月,广东多个地区对牛蛙养殖进行整治,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就在前不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领导提出“将牛蛙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水产品牌”,传递出强烈的变革信号。

  在此背景下,7月2日,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的“广东省牛蛙产业高质量发展”线上研讨会顺利召开,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副书记刘胜敏致辞,全国牛蛙产业代表及行业专家建言献策。这也是今年以来,广东牛蛙业界首次研讨,共同谋划牛蛙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建立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牛蛙年养殖产量规模约50万吨,广东占比超40%,居全国首位。牛蛙还是优质动物蛋白来源,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9克;牛蛙养殖亩产可达2万-3万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在牛蛙产业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作为饲料与流通加工企业的代表,广东恒旺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映波表示,这几年来,大部分牛蛙养殖户都了解到了兽药管控的重要性,整个行业的兽药残留指标也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在养殖尾水排放方面,相关的环保标准欠缺,也找不到具体的整改方案和依据。一旦强制拆除,会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生计,特别养殖户普遍年龄偏大,转业困难。因此,林映波希望主管部门可以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手段,建立牛蛙行业相关标准,推动牛蛙产业转型升级。

  专家建议开展牛蛙基础研究

  食品安全直接关乎百姓的生命安全。长沙味之翼湘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清认为,从目前形势看,上游养殖环节应该培育规模化企业。“声誉、品牌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条件,规模化企业的运作方式,能更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罗清还建议,牛蛙行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养猪行业模式。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张春晓认为,规范牛蛙产业总体原则要做到两个保障,分别是食品安全和养殖安全。这需要由政府主导,建立牛蛙养殖标准、牛蛙质量标准,并加强监管。同时,鼓励牛蛙科研项目立项,加大科研投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林蠡表示,牛蛙行业要加强苗种建设,因为病害防控和苗种质量有很大关系,而这又对养殖用药、尾水排放产生影响。厦门大学教授艾春香提议,要抓紧开展牛蛙基础研究,从牛蛙的养殖生物学、遗传育种等方面发力,为牛蛙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将对现存问题重点攻关

  针对行业普遍关注的绿色养殖、生态养殖,漳州海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寒晓分享了工厂化养蛙模式,厦门兴牧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伟着重探讨牛蛙绿色健康模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水产研究室副主任王国霞也剖析稻蛙模式的优缺点。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牛蛙工厂化养殖及稻蛙养殖还有一段路要走,而环保要求可能会倒逼行业进步,使绿色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加快发展。据悉,讨论内容将形成一份详细报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攻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