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农业农村发展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
清晨的阳光透过淡淡的薄雾,洒在农田上。沿着山路,两旁随处可见近几年来“冒出”的新型果蔬基地。果蔬大棚里,作业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这是清远英德市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清晨的一幕。
麻涌镇古梅街升级为古梅风情街,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到景观提升中,建筑外立面改造统一采用青灰色砖清水墙面,注重保留传统建筑风格,与骑楼建筑等有机结合,形成独具麻涌特色的都市乡村风貌。
转到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村子在变美的同时,还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一年25万人“打卡”,增收350万元。
乡村产业兴旺、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过去一年,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下,广东全力以赴保供给、攻脱贫、促振兴,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效推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全面实现,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
广东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全省涌现越来越多的美丽宜居乡村。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现代农业产业成乡村振兴高质量助推器
粤东奇峰大埔西岩山,主峰海拔1256米,常年云雾缭绕,高山秀水出好茶,因为适合茶树生长,这里成为广东省优质茶叶基地之一。
从西岩山上的西岩茶场向下俯视,顺山势而走的茶垄蜿蜒绵亘,密匝匝的芽叶像一条条绿油油的地毯,舒缓地在山间展开。
2019年,梅州大埔县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西岩山万亩茶文化产业园绵延“三镇十村一场”。
如今,茶园已成为农民的幸福园、丰收园。“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领略茶园风光,买茶品茶。”大埔县枫朗镇上山下村党支部书记魏新光感叹道。
广东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截至2020年,全省已创建14个国家级、16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2020年新增创建4个国家级、4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农业县实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去年一年,全省新增1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了黄羽鸡、金柚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区域性渔业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荔枝产业是广东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广东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突破口。为此,去年,广东打好产业牌,制定实施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有效带动其他特色产业发展,以荔枝产业“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
去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子商务、都市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也蓬勃发展,新增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示范点60个,推进建设一批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基地。
2020年,广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成立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创新家禽水产品蔬菜瓜果临时收储补贴政策,搭建“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实施“鄂粤同心抗疫发展”行动,对港澳流动渔民核酸检测实现全覆盖,农村没有发生规模性聚集性疫情。
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66.1万亩,粮食总产量1267.56万吨,创2013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长2.2%,粮食生产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实现“三增”;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年末存栏增长32.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蔬菜产量同比增长5.1%,园林水果产量增长6.9%……可以说,全省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果盘子、茶罐子等安全有保障。
如今,翁源兰花、梅州金柚、英德红茶、普宁青梅、廉江红橙……一批广东品牌蜚声中外。全国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中国单枞茶之乡、中国海鲈鱼之乡……广东农业加快转型升级,乡村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助推器。
广东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助推器。
美丽宜居乡村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走进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金星村,采用统一坡屋顶、外立面和窗花的黑瓦白墙民居,干净整洁的小道,绿植随处可见,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画卷,成为翁源又一处网红打卡点。
在广东,像金星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打卡点”越来越多,广州从化、珠海斗门、汕尾陆河、云浮新兴、梅州蕉岭等16个县(市、区)全域生态化、景区化已经形成,成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热门之地。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基础。近年来,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乡村振兴,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其第一场硬仗——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镇村五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信息系统,率先建立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率先建立每季度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制度,坚持挂图作战,大力推进工作落实。
农村面貌也因此有了明显改善:全省2277个脱贫出列村环境面貌大改善,实现“后队变前队”;89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村成功打造为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成为乡村旅游热门之地;珠三角农村“五大美丽”专项行动初见成效,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取得重大进展;“一十百千”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引领全省乡村加快蝶变,岭南大地涌现出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村容村貌优美、乡愁乡韵浓郁的特色小镇、生态名村……
广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农村厕所革命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县镇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市县镇村联通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据统计,2020年,珠三角地区清理整治田间窝棚10.96万间,粤东粤西粤北拆除破旧泥砖房317.4万间,打造570余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34个乡村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60余万个。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三年来,我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五位一体”推动文化振兴。2020年,全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7万余场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万个,文明村镇创建率达89.2%,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9%,村规民约修订完成率100%。
各类农业农村改革也在广东乡村激荡起磅礴力量,省农业农村厅持续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组织指导珠海市金湾区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整县试点农村土地流转奖补,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
该厅还协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指导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实验区,支持清远市打造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示范区。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省级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推动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改革、海洋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取得实效。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制度,创新乡村建设项目审批改革。
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创2013年以来新高,“米袋子”安全有保障。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农民成乡村振兴受益人和主人翁
清晨,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桃源片区塘坑村的梁继汉都会徒步到青花梨种植基地——他在这里种有5亩300多棵青花梨。看着茁壮成长的青花梨,梁继汉致富的希望也在日益增长。
离种植基地不远,几座鸟笼民宿以及成片的小木屋,组成了深山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梁继汉说,村中建起民宿项目后游客“爆棚”,仅去年他一家四口凭借着民宿项目分红就有5000多元。
无论是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还是美丽乡村的建设,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要把产业转化成财富,把美丽乡村转变成美丽经济,真正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珠海唐家湾镇会同村就是将美丽乡村转变成美丽经济的典范,该村活化利用古村资源,建成8万多平方米会同文体公园,高标准建设会同驿站,打造特色“乡院文创”产业,形成音乐小院、画家小院、国学小院等“一院落、一精品”文旅融合新业态;村企共建会同美食街,2019年营收约4000万元,“会同情韵”艺术节和“大学小镇——会同之旅”吸引游客约80万人次,带动文创产品等营业收入约3000万元。
清远市河头村在省委办公厅和碧桂园集团的帮扶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打造桑芽菜种植和百香果产业基地及碧乡民宿等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搭建了“大平台”;广东顺欣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帮扶阳西县谷围村海上捕捞产业,带动当地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2019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0.5万元,村集体总资产约10亿元……
农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了。2016年以来,广东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累计投入近1000亿元,推动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截至今年2月,2277个脱贫出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739元,有劳动力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3980元增长到16817元,比2015年底增长3.23倍,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去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5∶1以下。农民收入提前两年实现翻一番目标。
有了现代化的产业,村庄实现美丽蝶变,农民生活奔向小康……农业农村变得越来越好,也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流入农村,从事农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广州从化,“90后”郭建华转型成为新农人,用无人机播撒乡村振兴梦;在肇庆封开,电商从业者伍幸辉积极让本地优质农产品“上网”;在揭阳军埔村,年轻一代回乡创业,用电商开辟了一扇致富大门……
“十三五”广东农业农村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三农”情况发生了深刻变革,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仍是我省“四化同步”的短板,“三农”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
广东举全省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广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省各级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砥砺奋进、改革创新、拼搏实干,推动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长足进步,乡村振兴良好开局,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
五年来,广东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党管“三农”工作新体制牢固确立;五年来,广东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凝聚起史无前例的乡村产业发展势头;五年来,广东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五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五年来,广东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趋势性提升;五年来,广东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质的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意义。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广东农业农村工作将重点抓好十项工作: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农田整治提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全面深入实施乡村建设、启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紧紧抓住科技这个关键不放、全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始终守住安全生产这个底线、不断激发农村改革活力。
在广东大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全面振兴一定会成为现实。
数读
●2020年,全省新增1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了黄羽鸡、金柚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区域性渔业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子商务、都市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也蓬勃发展,新增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示范点60个,推进建设一批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基地。
●202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66.1万亩,粮食总产量1267.56万吨,创2013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长2.2%,粮食生产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实现“三增”;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年末存栏增长32.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蔬菜产量同比增长5.1%,园林水果产量增长6.9%。
●2020年,珠三角地区清理整治田间窝棚10.96万间,粤东粤西粤北拆除破旧泥砖房317.4万间,打造570余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34个乡村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60余万个。
●2020年,全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7万余场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万个,文明村镇创建率达89.2%,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9%,村规民约修订完成率100%。
●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5∶1以下。农民收入提前两年实现翻一番目标。
●2021年,广东农业农村工作将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
打好种业翻身仗
开展农田整治提升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全面深入实施乡村建设
启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紧紧抓住科技这个关键不放
全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始终守住安全生产这个底线
不断激发农村改革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