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主题 > 实验室信息

三聚氰胺的细胞毒性研究简况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8-12-16 分享到: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以来,引起了人们对三聚氰胺毒性的关注。在经过积极救治后,目前仍有三聚氰胺患儿体内存有结石,那么三聚氰胺在体内的聚集是否对肾脏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对人体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两个疑问相信很多人都想寻找答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所针对三聚氰胺主要在幼儿肾脏器官形成结石的特点,有目的的选取BHK幼鼠肾细胞作为靶细胞,通过研究其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并计算出其IC50值,探讨三聚氰胺在体内蓄积对肾细胞的毒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毒性作用提供依据。

    实验室采用来源于上海中科院细胞库BHK幼鼠肾细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生长形态良好,性状稳定,用以进行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细胞毒性的研究。

    结果发现:1. 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选取其最大溶解浓度5mg/ml为最高浓度,依次对倍稀释12个浓度,以4小时作为三聚氰胺染毒时间点,进行MTT细胞活性测定。结果发现三聚氰胺细胞毒性有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染毒4小时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为625μg/ml。如果染毒4小时后去除三聚氰胺再培养24小时测定其细胞毒性,发现有部分细胞可以出现恢复,但仍有少数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死亡,半数致死浓度(IC50)下降为312μg/ml左右。说明三聚氰胺进入体内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排出体外,对肾脏细胞的损伤可以部分恢复。

    2. 时间效应关系研究:通过选取1、4、12、24小时作为时间点,以染毒4小时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625μg/ml为染毒剂量,结果发现三聚氰胺细胞毒性有随染毒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时效图呈抛物线状,1-4小时迅速上升, 4-12小时内到达效应平台,12-24小时间呈缓慢上升趋势。说明三聚氰胺具有急性细胞毒性,并随染毒时间增加具有保持持续损害的能力。接触三聚氰胺4-12小时是其毒作用发生的关键点,应予以密切关注。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所

                                                                                 杨颖

                                                                               2008.12.10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