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提示

年轻人猝死前,身体曾经发出了3个求救信号!

信息来源:本网原创稿 发布日期:2024-09-18 分享到:

  近年来,越来越多猝死病例出现在青壮年人群,这种现象背后的诱因往往是过度劳累。

  在一项对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研究中发现,劳累在各种诱因中排第2位。

  一、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短时间内(通常是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猝死的原因复杂多样,具体可以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即心脏原因导致的猝死),占比达到80%。

  二、导致年轻人猝死的诱因有哪些?

  以下是无明确病史的年轻人发生猝死的重要诱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大量吸烟;长期慢性疲劳;精神紧张。

  三、猝死前身体发送了多次求救信号

  有研究发现:839名心脏骤停患者中,430名有先兆症状,占51%,主要为胸痛和呼吸困难。

  在大多数(93%)有先兆症状的患者中,症状在心脏骤停发生前24小时内出现。

  因症状拨打急救电话的患者,生存率为 32.1%,而未拨打的患者的生存率为 6.0%。

  大约有一半的患者猝死前没有任何症状,另一半的患者在发生猝死前可能有以下症状:

  ① 间歇性胸痛、胸部压榨感

  有人形容其感觉像“胸部被反复挤压”,这种疼痛可能突然出现,频繁发作,剧烈而持久。

  ② 频繁心悸、呼吸困难、胸闷

  由于心室颤动,心脏出现不规则的抖动,每分钟可达200次以上,这种毫无规律地收缩不能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液积存在肺中,则会产生呼吸困难、胸闷的感觉。

  ③ 头晕、晕厥

  大脑对缺氧尤其敏感,由于没有足够的氧气,人体就会出现头晕的现象,血供中断后的10秒左右,就会出现意识丧失。

  在心脏骤停后4~6分钟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害,并有可能挽回一条生命!

图片

  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猝死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健康习惯和定期的医疗检查。我们最好做到:定期进行心脏「体检」、排查风险 + 改掉坏习惯。

  ① 定期体检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两者相互配合,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心脏异常。

  ②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保护心血管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可参考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健康生活8大要素”:即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运动,健康饮食,血压、血脂和血糖正常,健康睡眠。

  温馨提示:在运动前,选择一些比较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快走等;在运动时,实时监控自己的心率情况,循序渐进地运动,谨防运动性猝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Baidu
map